谈谈战国时期,赵国和燕国出现的两次禅让是怎么回事?

[复制链接]
作者: ejifahudu | 时间: 2023-3-11 23:29:10 | 历史|
0 75

3114

主题

3114

帖子

9344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44
发表于 2023-3-11 23:29:1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战国时期有两次较为著名的禅让,一次是发生在燕国的燕王哙禅让,另一次是赵国的赵武灵王禅让。这两次禅让对这两个国家的命运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这两国国家带来了较大的混乱和动荡。

燕王哙的禅让
燕王哙是战国中期燕国的国君,他在位时期正是齐、秦两国崛起,将战国初期称霸的魏国赶下霸主宝座的混乱时期。而燕国作为资格最老的诸侯国,虽然跻身战国七雄之列,但是实力并不强。
整个战国中前期的历史就是一部变法图强的历史,由于战国初期魏文侯任用李悝开展变法,使魏国迅速成为战国的第一位霸主。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楚、齐、秦、韩等国纷纷变法,也都起到了一定的复国强兵的效果。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姬(燕)哙在公元前320年继承了燕国国君之位,史称燕王哙。他上台之后也渴望变法图强,而此时燕国的相国子之因为办事果断,因此受到燕王哙的宠信和重用。
而另一位名满天下的燕国大臣纵横家苏秦(也就是因游说六国诸侯组成合纵联盟而身配六国相印的苏秦)也为子之造势,他利用与燕王哙谈话的机会,故意说齐王不信任自己的大臣因此不能称霸,以此暗示燕王哙要信任和重用子之。于是燕王哙更加信任和倚重子之,但是事实上子之与苏秦是儿女亲家的关系,而且子之还为此赠送了大量财物给苏秦。
无独有偶燕国另外一位叫鹿毛寿的人更是直接建议燕王哙效法古代先贤,将国家禅让给相国子之。以此来使燕王哙获得古代尧舜一般的德行。此后更是有人提出当年夏禹逐步禅位给益,但却没有将儿子启的权力剥夺,导致禹死后,夏启违反了禅让制度,自行夺取了天下。提出要将官吏的任免权交给相国子之,削弱当时的燕太子平的权力。
由此可以推断,当时燕国有一批以子之为核心的政治势力,极力在燕王哙面前怂恿他将权力移交给子之。并把子之塑造成有能力的臣子,而燕王哙则只需要效法古之尧舜一样将国君之位禅让,就可以成就古代圣贤的德行,以达到以德治国的效果。
最终在公元前318年,燕王哙将燕国俸禄三百石以上的官吏的印信全部收起来交给子之,同时让子之行使国君之权,自己不仅不理政事,而且成为子之的臣子,燕国大小事务都有子之独断。
这就是燕王哙的禅让,而这样可笑而迂腐的禅让闹剧使得燕国本来的继承人燕太子平非常不满,也最终酿成了燕国历史上的子之之乱。

子之之乱
由于燕王哙的禅让闹剧严重脱离了实际,这让本该继承国君之位的燕太子平非常不满,特别是将官吏的印信收走,就等于剥夺了太子平的权力,毕竟此前作为未来国君的太子平,一定有不少跟随者在燕国国内任职,这一做法必然让燕太子平的势力大减。
到了公元前314年,已经代理国君之位三年的子之非但没有让燕国富强,反而因为政治上的明争暗斗和无序的统治导致燕国国内大乱。此时不甘心失去权力的燕太子平与将军市背密谋武力夺权。
而此时一直觊觎燕国领土的齐愍王利用燕国的这种乱局,怂恿燕太子平发动兵变夺权,并声称将全力支持他。在得到了当时第一强国齐国的口头承诺后,燕太子平与将军市背终于发动兵变武力夺权。由此引发了燕国国内的子之之乱,结果这场动乱持续数月,燕太子平没能击败相国子之,反而被子之等人杀死。
蓄谋已久的齐愍王立刻发兵攻打燕国,因为子之之乱的缘故,燕国国内大乱,士兵不应战,城门不关闭。本就比燕国强大的齐军如入无人之境,轻松占领燕国。燕王哙和相国子之都被齐军杀死。
燕王哙的这场禅让闹剧严重违背现实,这种毫无血缘关系的禅让根本不可能达到儒家典籍中那种德行治国的效果,反而让国内权力内斗加剧,最终被齐国捡漏。所幸当时齐国过于张扬,引发了其他诸侯国的忌惮,加上齐军占领燕国之后军纪败坏,最终在其他诸侯的军事外交压力和燕国国内民众的反抗下,齐国军队撤出燕国,燕国得以保全,而牵头组织对齐国施压的正是著名的赵武灵王,他在逼迫齐国撤兵之后,把燕国派往韩国做人质的公子职送回燕国即位,也就是著名的燕昭王。

赵武灵王的禅位
作为赵国甚至是战国最出色的国君的赵武灵王亲身经历了燕国的禅位闹剧。这位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变强的明君,却也在壮年时期上演了另一幕禅让闹剧。
赵武灵王的禅位闹剧首先源于废长立幼。赵武灵王的第一位王后是在他即位前就定下的韩国王室之女,也称为韩夫人。由于赵国在崛起之前,一直与韩国这个难兄难弟结成同盟共同对抗其他诸侯,所以赵武灵王的第一位王后也是政治上的联姻。
虽然赵武灵王和韩夫人的婚姻是政治联姻,但是两人婚后感情不错,也生下了嫡长子公子章,而且公子章能力不俗,年纪轻轻就在赵武灵王讨伐中山国时担任中军主将。本来一切都是很完美,夫妻感情和睦,儿子能力不俗赵国王位后继有人。
但是后来韩夫人病逝,赵武灵王又另有新欢,这个被称为吴娃的女人成为赵武灵王的第二任王后,也为他生下了儿子公子何。因为对吴娃的宠爱,赵武灵王将公子章的太子之位废掉,改立公子何为太子,这就是赵武灵王的废长立幼之举。
此后赵武灵王带领赵国攻伐林胡,向西北拓地千里,同时攻破中山国,基本解决了这个嵌在赵国国境内的心腹大患。赵武灵王对国内的政务感到不耐烦,他别出心裁的想到了内禅的方法。
他将国君之位禅让给自己的太子何,也即赵惠文王。同时让重臣肥义担任惠文王的老师辅佐赵惠文王。而从政务中解脱出来的赵武灵王开始了新的谋划,他准备继续向西北进攻,同时策划从云中、九原一带向南袭击秦国的战略构想,以达到绕开天险函谷关的目的。这一天才般的战略构想如果成功实施,必然极大的破坏秦国的战略环境,将有效的遏制秦国的不断壮大。
在赵武灵王的第二任王后吴娃病逝后,他发现自己的长子公子章因为太子之位被废变得十分颓废,曾经英气勃发的少年将军要向小十几岁的弟弟赵惠文王跪拜行礼显得很可怜。于是他感觉有些愧疚,就谋求让公子章到代地封王,即将赵国一分为二,以邯郸为中心汉文化区域由赵惠文王管辖,以代地为中心的胡人文化区以公子章为王。这一可笑的政治安排由此引发了赵国内乱,最终导致赵武灵王壮年而亡。

沙丘之变
由于赵武灵王产生了将赵国一分为二,让公子章到代地称王的危险想法。很快就导致了正处于强势上升期的赵国陷入内乱。
赵惠文王虽然年幼,但是他已经在重臣肥义等人的辅佐下开始胜任国君之位。赵国国内的宗室重臣也大都支持对他们较为尊重的赵惠文王。此时让赵惠文王将赵国分一半给哥哥公子章,这时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而公子章因为此事不仅重新受宠,时常跟随在赵武灵王身边。同时他内心不仅想要在代地称王,甚至也产生了取代赵惠文王成为整个赵国国君的野心。因此公子章也依靠身边的臣子形成了一个夺权班底。
而赵武灵王虽然很快就放弃了让公子章称王的想法,但是他成功的挑起了公子章和赵惠文王的内乱。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赵惠文王和公子章一起游沙丘宫,公子章乘机发动兵变,而赵惠文王一方也早有防备,虽然重臣肥义被诱杀,但是其他宗室大臣组织军队很快击败公子章。公子章最终逃入赵武灵王居住的沙丘宫,赵惠文王的军队直接闯宫杀死公子章,并且将沙丘宫中的人全部赶出,为了不承担弑杀赵武灵王的罪名,他们对赵武灵王只围不杀,最终一代英主赵武灵王活活饿死在沙丘宫。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