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人生:爱一个人,读很多书

[复制链接]
作者: datatune | 时间: 2023-3-11 13:18:57 | 有声读物|
0 32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154
发表于 2023-3-11 13:18:5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为何读书?

《至少还有书》的作者、《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总编帕梅拉·保罗说:“你读的书反映着你所在意和害怕的,反映着你因缺少而期盼的。”

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不完整的,在一本本书里,逐渐完成了自己的拼图。

新的春天又开始了,每一天都是读书的好日子,2023年“十点好书2月榜”也如约而至。

我们从过去三个月上市的新书里选出的10本好书,涵盖心理、文学、社科、历史等你关心的领域。

愿你在这十本书里,种下阅读的种子。




易小荷

新星出版社

中国有四万多个乡镇,却只有一个北京、上海、深圳。

资深媒体人、作家易小荷回到故乡四川,选择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镇,采访近100位当地居民,选取了12个再普通不过的女人,持续探寻她们对国家、社会、家庭、婚姻的理解,跟随她们再一次经历被“放咸”的人生。

在四川南部的古老盐业小镇,女人们过着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的生活。早早辍学在小镇叱咤风云的00后幺妹,经济独立却惧怕离婚的女强人,面临家暴威胁却选择复婚的媒婆,历经四嫁开猫儿店的九十老妪……

作者想知道,在这样一个被遗忘的小镇,那些默默无闻的女人们,在新旧交替的时代里,会活出怎样的人生?

历时一年的田野调查,易小荷记录下不被看见、不被听见的她们的生命。




冯·塔登

广东人民出版社

我们身处一个“无接触时代”

不再用纸币交换商品,不再亲自去市场购物,不再与人近距离交谈,在隔离中逐渐适应居家办公、在线教育……我们似乎可以和所有人保持距离,保持一种无接触的生活。

这是“社恐”的福音,还是孤独的当代症状?人又为何选择成为自己的孤岛?

《自我决定的孤独》试图告诉我们,孤独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生的,它不窥视人心,不要求个人的自省,而是从生理学、历史和文化、法律和政治的“外部视角”,为现代人普遍的孤独感做出诊断。

一方面我们都需要亲近、触摸、人类的温暖,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它是有风险的,甚至是危险的。

当发达的社交媒体在人与人之间树起顽固的技术屏障,脆弱的现代人似乎找到了免于伤害的方式。




莎拉·埃德尔曼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某些问题而陷入灾难性的胡思乱想无法自拔,事后复盘时却意识到事情的根源其实不值一提?

因为纠结某些问题去找朋友谈心,结果被他们的话语点醒,以新视角思考,立刻如释重负?

当你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你的感受会发生变化,无数恼人的杂念自然会被一扫而空。

我们每天的经历都可以证明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如何思考,决定了我们的感受如何。这个理念就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原则。

《胡思乱想消除指南》覆盖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沮丧、愤怒、焦虑、自卑、抑郁等八大消极情绪。

针对每一种情绪问题,作者提供了实操性的解决方案和练习,帮我们挖出情绪背后作祟的观念,带你跳出思维反刍怪圈,终结精神内耗。




上野千鹤子/汤山玲子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女性主义作家上野千鹤子掀起了春天关于女性最激烈的讨论,《快乐上等:女性怎样自在地活》探讨的则是女性“怎样自在地活”。

妨碍女性生存的顽疾、爱情与婚姻、快感与性爱、老龄化的平等……九大主题,剖析女性面临的社会现实,直面时代弊病。

为什么说浪漫爱情只是一种妄想?女性主义者也能打扮得很时髦吗?性爱的频率与个人幸福感的关系是什么?

激烈的观念碰撞和言语交锋,引领读者思考身边的日常。




简•戈德伯格

台海出版社

母女是世界上最微妙的关系,她们互相模仿,又互相排斥。

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精神分析学专家简•戈德伯格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母女的关系如此重要和紧密?

作为母亲的女儿,作为女儿的母亲,作为一个精神分析学家,她在探索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们与母亲的关系,影响我们人生中的一切重要关系。

她为我们阐述了母女关系复杂的特质和心理因素:两个女人在彼此身上同时寻求着个性和亲密。

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像水一样滋润了我们,但有时候却像山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在这种既亲密又分离的关系中,如何保持平衡?如何学会与至亲和谐共处?如何正确地表达爱和接受爱?这些问题,是很多人需要穷其一生不断探索的人生课题。




洪爱珠

北京日报出版社

“我认识我妈的时候,她早已是妈妈了。”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的作者洪爱珠,在她的母亲病逝后,她将绵长思念化作文字,记录下母亲给予她的丰盛饮食与饱满日常生活。

从厨房小物到人间菜场,从粥面粉饭到异乡茶食。

她回忆与母亲一起,叠印外婆脚步,加以近年发现的店铺,组成老派购物路线。

老食、老物、老铺、老市场,是回返时间的甬道,是追寻记忆的线索。

以饮食忆往寄情,厨房的烟火、家族情感的绵延、老台北的人情风土皆在她的文字里收拢得浓淡合宜。

“外婆、妈妈与我”,书中三代女性的成长路线与人生故事,也是我们自己走过的路。




尹烨

广东经济出版社

身体是一座迷宫,藏着无数答案等待我们去探寻。

为什么有人千杯不醉,有人一杯就倒?

不爱吃香菜是因为挑食吗?

为什么有人吃再多也不会长胖?

长寿能遗传吗?

转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小小的基因里,了解基因就是了解我们自己。

华大集团CEO,哥本哈根大学生物工程博士尹烨在《了不起的基因》中生动解读基因的秘密。

基因既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础,破解了基因的运行机制,也就破解了生命的奥秘,人类的性格、疾病、种族、身份、命运也就有了更新的答案。




杰里米·克拉克森

台海出版社

如果你看过纪录片《克拉克森农场》,就会颠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想象。

英国汽车节目主持人、专家作家克拉克森在2008年买下了一个6000亩的农场,雇佣当地人经营。

十年后,他雇佣的人退休了,他突发奇想,亲自去经营农场。

他是分不清大麦小麦的人,是不折不扣的植物杀手。在播种期赶上几十年一遇雨季,生长期赶上有记录以来最干旱的春季,收割期赶上百年一遇的疫情。

忙碌一整年,净赚144英镑。

不过克拉克森说:“在农场里糟糕的一天,也好过在办公室里挺好的一天。”




张曦

三联书店

如果文物会说话,它们会告诉我们什么?除了可以鉴定年代的材质,可以赏析感受的艺术形式,可以遥想的历史和故事,还有什么需要我们聆听的信息?

《观念的形状》从人们熟知的72件文物出发,讲述了从上古到王阳明数十个世纪中我们祖先的哲学思考。

文物,并不是僵死的“东西”,它们是一群曾经活过的人的思想、信仰和意图的表达,像琥珀一样,凝固了我们祖先眼中的宇宙、世界、他人和自己。




马拓

湖南文艺出版社

人群中永远有最真实、鲜活的故事,北京地铁里更是汇集了最大的“故事集散地”。

马拓是一个地铁民警,在他眼中,地铁站就像一幅浮世绘。

安检员、站务员、商亭里做卷饼的大姐、卖伞的老奶奶……

人潮涌动的北京地铁中,每个人都如此渺小庸碌,每个人却又都在用力活着。

这些人,是他们,也是我们。 正是无数个“我们”,构成这烟火人间的底色。



《至少还有书》中有一个故事。

1992年春天,帕梅拉在巴黎的餐厅吃饭,身旁一群法国人,成年人和孩子夹杂坐在一起。

一次平常的聚餐,大家热切谈论着勒·克莱齐奥、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等清一色法国作家。

帕梅拉想,“原来世上真的有人会在晚饭时聊起书和思想,引经据典、互相争论、口若悬河”。

家长给孩子荐书,而后他们会一起讨论;学生会读和成绩不相关的书;青少年相信他们的朋友也在读书。

而更多人坐在一起吃饭时,只会争论应该吃多少蔬菜,或者自顾自讲起白天的工作。

泰戈尔说,“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必须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

趁春光正好,和十点君一起读书吧!

作者 |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主播 |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