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事」:李斯的《谏逐客书》保住了郑国渠

[复制链接]
作者: ejifahudu | 时间: 2023-3-11 10:59:06 | 历史|
0 66

3114

主题

3114

帖子

9344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44
发表于 2023-3-11 10:59:0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国渠故道
□周魁一
郑国渠是“疲秦”之计?
郑国的游说成功地打动了雄心勃勃的秦王,秦国开始倾力打造这项庞大的基础设施。当年的规划是在“泾渭分明”的泾水出山口附近修建到洛水的灌区,其干渠沿着北山山麓高地,导泾水向东,穿过冶峪河、清峪河、浊峪河等小河,再横穿著名的漆沮水(石川河),向东注入洛水,全长300多里,计划灌溉农田4万顷,约相当如今的280万亩。
根据现代的实地测量,郑国渠干渠布置在渭北平原二级阶地的高处,灌区则在干渠南侧,都在干渠覆盖范围中,可以方便地实现各支渠自流引水灌溉,规划布线是科学的。这个庞大的计划无疑将给秦国经济和军队增加许多实力。
“疲秦”之计败露!
正当郑国渠顺利进行的关键时刻,韩国的“疲秦”之计败露,秦国对此作出强烈反应:“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郑国面临杀头危险。
郑国此人颇有胆识,他当即驳辩:“始臣为间(谍),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此话直接击中秦国积累实力、实现统一六国的战略意图。秦王被其说服,不计前嫌,“卒使就渠”,责成郑国继续完成灌区建设。
但事情并未就此罢休,“疲秦”事件持续发酵引发了更大的朝廷动荡。因循守旧的宗室大臣们鼓惑秦王说:“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於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的《谏逐客书》与郑国渠
当时在政治上已崭露头角的楚国客卿李斯也在驱逐名单上。李斯在被逐途中拟就了千古名篇《谏逐客书》。

李斯与《谏逐客书》
接着,李斯进一步指出,秦王喜爱明月之珠,佩带太阿之剑,乘西方骏马,欣赏郑国和魏国的音乐和美女,这些都不是秦国的产物,却都引进并醉心享用。相反地,对于能够提出富强国家政策的域外人才,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拒绝吸收域外文明,这绝不是有一统天下胸怀的君王的做法。如果今天不分青红皂白地逐客,“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嬴政读到《谏逐客书》后当即醒悟,收回成命,追回正在被逐途中的李斯,官复原职,之后又升为宰相。这场逐客斗争是秦国吸收外部文明改革政策的胜利,它不仅奠定了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思想根基,经此风暴的考验,也直接成就了郑国渠的伟业。
郑国渠助力秦国统一大业
郑国渠究竟实现了怎样的经济成就和社会效益?司马迁告诉我们:“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於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说明郑国渠建成后效益十分显著,使原来瘠薄的渭北平原一变而为“无凶年”的沃野,亩产高达“一钟”之多。一钟相当于今天250市斤左右。而且在惜墨如金的《史记》里,专门记载郑国渠的一大灌溉技术成就,即“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泽卤之地即盐碱地,填阏之水即河水带来的陇东高原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壤,这是早期的淤灌技术。淤灌的好处是既灌水又施肥,还可以改善盐碱土质,一举三得。司马迁因而动情地赞颂郑国渠使秦国富强,并直接支持了公元前221年完成的统一六国大业。
秦始皇不仅没有追究郑国曾经的间谍身份,还因他贡献巨大,而以郑国的名字命名灌区。“一场逐客”的风暴加强了秦国思想文化的开放,在宽松开放政策下,郑国渠成为统一事业的优秀作品。两千多年来,郑国渠直接惠及民生,富强国家,声名远播,无愧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美誉。
原题《郑国渠与》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