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泉文史|孔子吃桃

[复制链接]
作者: 三生万物 | 时间: 2023-2-16 18:44:24 | 历史|
0 27

2979

主题

2979

帖子

8937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937
发表于 2023-2-16 18:44:2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荆泉文史|孔子吃桃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讲述一则关于孔子的趣事。
孔子受到鲁哀公的接见,鲁哀公赏给他桃子和黍子。孔子先吃黍子,然后吃桃子,旁边的人都捂嘴偷笑。鲁哀公见状也笑着说:“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擦拭)桃也。”告诉孔子黍子不是当饭吃的,是用来擦拭桃子的。
孔子听后并未尴尬,从容说道:“这我早就懂得。黍子是五谷之首,祭祀先王时属于上等祭品。瓜果有六种,桃子属于最下等的,祭先王时不能进入宗庙。我听说,君子用低贱的物品擦拭高贵的物品,没听说过用高贵的物品擦拭低贱的物品。现在用五谷之首的黍去擦拭瓜果中最下等的桃子,这是用上等的去擦拭下等的。我认为这样做既有害于道德教化,也有害于礼义规矩,所以不敢先吃桃子。”
让人感到新奇的是,黍子为什么要用来擦拭桃子?大概是其性黏,可以粘除桃毛;而为何用黍子,《尔雅翼》载:“食稻、衣锦则以为人生之极乐,以稻味尤美故也。”周时期的中原一带,白米饭乃是上层贵族享用的珍品,所以在当时食稻衣锦是有社会地位的象征。“黍饭”是贵族阶层的日常主食,平民的日常主食是“稷饭”,稷就是粟,去了皮又称为小米,只有在大丰收之年平民才有可能吃上“黍饭”。如此难得的黍饭竟成为擦拭桃子的工具,反映了春秋贵族的奢靡,以黍雪桃,成为当时贵族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和讲究。
不少人可能会和鲁哀公一样欣赏孔子的机智应答,如果是纯粹的辩论之道可以去欣赏,但这只能是停留在一时热闹的口舌之快,并未从中发现遗传至今的文化诟病来,只会加重浅表化片面化的认识。因为,究竟是孔子不知宫中礼节,还是故作镇静自圆其说,并不是太重要。而孔子所言五谷瓜果有低贱高贵之说,低贱下等之物只能服务于高贵上等之物,是所谓有礼义,却是应值得思考之处。
不可否认,讲究贵贱之别、尊卑有序的孔子有着礼义天下的理想。孔子的饮食,一切皆与“礼”有关。如“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其意是,国君赐给食物,回到家里一定要坐端正了再吃,以示敬重。“有盛馔,必变色而作”,做客时,在人家用丰盛的肴馔招待自己时,必须肃然起立,向主人答谢致意。“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孔子和本乡人一道喝酒,喝完之后,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
《论语·述而》又云:“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因为服丧者不会饱食,办丧事者也应有悲哀恻隐之心。这些饮食礼仪,时时处处体现出对人的尊重,是值得肯定的,即使是今人看来,也是应做好的基本礼节。然而,对于孔子的礼也需有所分别,正如孔子食黍食桃的先后,体现的却是把物品植入等级色彩,有了尊卑主次,派生出所谓的礼仪来,实属自我束缚之举。殊不知,食黍食桃,想吃哪个,哪个好吃,就吃哪个,何来贵贱之分,又何必自设规矩作茧自缚?
孔子有不可磨灭的儒学贡献,但并非字字句句事事如同真理,需要有所扬弃,如食黍食桃一般,讲究繁文缛节的规矩,又夹带歧视的等级观念,在后世和现实中仍可见其影子,如刻意讲究的排序座次,大小领导的会议套话,人为设置的VIP客户,区隔身份的贵宾通道,标签出身的学生家长,看重学历的人才招聘,享受特权的内部特供,等等,何尝不是食黍食桃之遗风。历史总是进步向上的,有违自然规律、有悖自由平等的思想禁锢和行为束缚,终究会被打破,回归真实和本来。
作者 王厚明
滕州融媒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