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胎家庭中老几最孝顺?答案颠覆想象

[复制链接]
作者: datatune | 时间: 2023-1-13 23:55:49 | 有声读物|
0 88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253
发表于 2023-1-13 23:55:4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天,身为独生子女的朋友发给我一个视频链接,非常好奇地问我是不是也这样。

我点开视频一看,这是来自三胎家庭的一场亲情测试。

父母会夹走三个孩子碗里的丸子,测试每个孩子的反应。

老大默不作声,受宠的老三阻拦大人伸过来的筷子。

挨打最多的老二主动将碗里最后一颗肉丸送了过去。



评论中不乏有网友的感慨,甚至有人说即便测试出了孩子的性格,也不会改变老二的待遇。




这段话让朋友纳闷了,她说:“父母的爱既然不能平等地分给每个孩子,为什么不受宠的孩子还要这么孝顺呢?”

我告诉她:缺什么,就想补什么,这是人的本能。

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苏明玉那么强硬的性格,最后也会因为父亲的一个小举动破防。

不受宠的孩子终生都在找治愈自己童年的办法。



父母的偏心不分理由。

老小年纪小,需要被呵护;老大年纪大,需要被重视;男孩,撑门户……

同理,父母不待见孩子也有各种各样的理由。

他是老大,就得照顾弟弟妹妹。

他条件好,就该补贴其他的兄弟姐妹。

他是最小的,应该为哥哥姐姐让步。

她是女儿,没有儿子重要。

……

这些孩子大多都认为自己应该“牺牲”。

他们习惯承担责任,给兄弟姐妹让路,并觉得只要多付出,就能在父母需要的时候,被想起。

《超级育儿师》曾经迎来一个三胎妈妈。

她觉得她太忙了,三个孩子看不过来,想让育儿师帮忙解决二女儿苦恼耍赖的毛病。

育儿师实际探访过程中却发现,这个家庭,一大半的事情都是大女儿在承担。

大女儿洗碗擦地做家务,帮妈妈照顾弟弟。



妈妈帮弟弟抢她的书,她会选择退让,最后一个人把撕破的书用胶水黏好。

在被问起有没有跟妈妈相处的时间,她会笑着说妈妈在乎弟弟,没有时间跟她玩。



不受宠的孩子期待用拥抱换拥抱。

他们早早懂得父母的不容易,知道多胎家庭的不平等。

觉得自己只要更成熟,更懂事,更努力,迟早一天,父母会知道自己才是最好的那个。

电视剧《谢谢你医生》中有一个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

得病几年,一直以来都是大儿子守在病床边,喂老人吃饭,帮忙处理排泄物。

大儿子出人出力,弟弟妹妹没花一分钱,也从来没有照顾过老人。




老人不想打针不想吃药,处处给大儿子找麻烦,在床上喊的也是二儿子小女儿的名字。

大儿子刀子嘴豆腐心,私底下努力联系弟弟妹妹过来看老人。

因为老人抗拒吃药,冲动之下他打了一巴掌。

在事后他痛苦难耐,想起了过去。

我从小特别淘气,爸都从来没有打过我,现在他老了,病了,我连万分之一他的耐心都没有。

他们会记得父母对他们的好,不断拿出来回味,最终回报到父母身上。



前些日子我一个女性朋友跟我抱怨家里的事情。

她说她不管在什么时间,总能接到她妈妈打来的电话。

聊天内容不是对她的关心,而是自己和儿子的母子矛盾。

妈妈在儿子这里生了气,转头找女儿来诉苦。

朋友成了父母的情绪垃圾桶。

她很烦,家里打过来的电话成了她最害怕的事情。



接起电话后,她如果不理会,她妈妈就会问:“你怎么一句话都不说?”

我劝她跟家里人好好聊聊,或者寻找一个更合适的聊天方式,不必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惊扰。

她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觉得算了,她不知道母亲还能跟谁说这些事。

她说:“很难改过来的。”

武志红老师说过这样的话:

迎合者只有通过迎合的方式,才能得到父母一点可怜的关注,同时他们只奉献不索取,是因为他们害怕一旦索取就会让父母和自己的关系疏远甚至断裂。

改不过来的除了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模式,还有孩子总想满足对方的心态。

因为比起付出,缺爱的孩子更在乎能不能被“看见”。

《金牌调解》中有一期节目就说尽了这种状态。

小徐15岁就外出打工,在她眼里,这是理所当然的。

书读得不好,那么她应该结束学业去赚钱,给家里减轻负担。

她把90%的工资都寄到家里,身上只留着几十块钱,想要证明自己不比姐姐弟弟差。

但让她难过的是,五年里她给家里寄了十万块,姐姐却能把所有的工资留下来。

她想让姐姐跟她有一样的待遇,往家里拿钱,但小徐爸爸总是含糊其辞。



小徐爸爸知道大女儿没有小女儿付出得多,却能体谅大女儿的不容易,表示她挣得不多,给不了多少。

然后转头就将小徐的钱给了儿子盖房子,嘴里说着小徐一共给了五六万。

也许他是怕儿子知道女儿给了很多钱,心理有负担,所以做出了隐瞒。

但姐姐习惯了父母的补贴,借了钱几年不还,最后拒绝提高抚养费。

弟弟不知道小徐的付出,理所当然拿了钱。

被偏爱的有恃无恐,他们太容易得到了,想法永远停留在小时候,觉得父母不用照顾。

反而认为自己才是需要被照顾的人。

父母在另一个孩子的补贴下,也沉浸在受宠孩子还需要他们出力照顾的想法中。

但对不被偏爱的小徐来说,这意味着她的付出不被尊重。

她付出比其他人多一倍的孝顺,但不如姐姐弟弟说两句话。

她的努力被父母降价打折了。

她并不在乎钱给了弟弟,她只想把钱拿给家里的时候,父母能夸她两句,给弟弟钱的时候,能够骄傲地说出她付出了多少。

她想证明自己的努力被重视了,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孩子。

但在和兄弟姐妹的比较中,这份对其他孩子的偏爱,可能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

最终这份伤痛只能自己消化。



作家张德芬老师曾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故事。

年初的时候,她回了一趟老家,发现母亲对她特别好。

原因是以前母亲觉得她不够顺从,不待见她,现在发现她的孝顺是现代子女中难得一见的。

有了对比后,母亲想开了。

张德芬老师觉得能够修复亲子关系,对她来说意义重大。

这一趟,值了!



不论长大以后变得多么厉害,不受宠的孩子还是会选择对父母好,期待着跟父母和解,等着他们低头认错。

我们希望能把过去修复成美好的模样。

但有时候等待并没有效果。

孝的本质是爱的流动和反馈,付出永远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剥削”的身份中。

别人很难做到感同身受,而回报给不给,给多少,他们来决定。

而我们越停留在原地等着对方回头,越会被这段经历困死。



我同事跟我讲过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她的奶奶七十几了,老大老二经常回家看她,带营养品给生活费,但她总想着不常回家的小儿子,老家种的红薯都得特地留着给小儿子。

因为他爱吃。

大儿媳妇跟二儿媳妇想要怎么办?

硬要,拐着弯要。

妯娌两人在红薯面前短暂形成了联盟,今天这个人过去拿一点,明天那个人过去顺一点。

两人互相交换情报,等同事奶奶回过味来,家里的红薯也剩的不多了。

大儿媳妇,也就是同事的妈妈得意洋洋,向同事分享了她的战术。

“只会做不行,还得智取。”

在父母面前,我们需要放宽心态,不盲从不沉溺,以正常的姿态平等沟通。

掌握主动权,让他们知道子女的爱不是单方面的剥削。

他们也需要付出。

希望我们都能接受和面对现实,不用过去的事情惩罚自己。

爱自己,保留爱的能力,我们值得更好的。

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找到治愈自己的方法。

作者 | 来源:小十点(ID:sdikid)。

主播 | 亚楠,电台主播。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