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超过5年,既自在,又孤单

[复制链接]
作者: datatune | 时间: 2022-12-14 22:16:39 | 有声读物|
0 168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142
发表于 2022-12-14 22:16:3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是否也体会过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视,一个人睡觉的生活?

当房间里只剩自己,多数时间你要面临独处。那种孤独感难以消解。

近年来,有个讨论热度极高的网络流行语“空巢青年”,描述的正是这种生活状态。

“空巢青年”,指那些背井离乡在大城市工作,与父母分居,单身且独居的青年们。不同于为了自由主动选择独居的年轻人,空巢青年们独居的理由多少有些被动。

据2021年统计年鉴显示,截止至2020年,我国“一人户”家庭的数量已达到了1.25亿,其中近八千万的城市独居青年是最庞大的组成部分。

当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不得不一个人生活时,挑战也随之开始。无论人们愿不愿意,“空巢青年”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常见现象。

十点君与几位独居多年的年轻人聊了聊,谈论他们为什么开始“空巢”?独居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人生体验?又教会了他们如何面对孤独?



多数情况下,空巢青年们并非自发地选择了独居,而是各种外在因素共同织就的结果。

异地工作,往往是他们选择独居的最主要因素。

34岁的安徽男人陈奇,是个典型的“空巢青年”,独居了整整9年。

他的工作地在距离老家四百多公里外的湖北武汉,陈奇在武汉读完了研究生,并考进当地的机关单位,自此长居武汉。

他在部队工作,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接受封闭式管理,休假不多,也没多少机会接触异性朋友,才独居了这么些年。

独居生活的起初,充满了新鲜与自由,随着年纪渐长,独居异乡带给他的“漂泊感”却愈发浓重。

白天,城市的快节奏让他时刻保持警惕,晚上回到房间,也没有人共同吃饭聊天,说说当天发生的生活琐事。

陈奇说,“算上上学的时间,在这儿待了十多年了,但归属感还是不强”。



《今生是第一次》剧照

陈奇的心情,多数空巢青年都能感同身受——27岁的宁波姑娘南希也告诉我们,“如果不是因为工作地离家远,谁想一个人在外边租房子住呢?”

南希平时非常依赖家人。

原本打算在大学毕业后,考入宁波本地的一家国企,离家近,如果当年的职业规划被顺利推进,如今的生活大概率依然惬意,每天蹭父亲的私家车上班,“通勤都不用自己费心”。

但她最终遗憾落榜,辗转来到了南京的外企,过上了什么都得自己做的独居生活。

虽然南京距离宁波不算太远,但她习惯了从前衣食住行都有父母打点妥当,如今只能蜗居在小出租屋里,这种转变多少有些令人难以习惯。



南希租住的房间

年轻人学习与求职城市的多元化、工作机会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人们的居住状态呈现出多样性,独居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除去异地工作外,社会单身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的年轻人增多,也成了导致“空巢青年”现象的关键因素。

29岁的一诚,已经在杭州独居了7年。前不久,他回了趟衢州农村的老家参加发小的婚礼,酒席间,他被长辈们打趣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什么时候结婚呀?”

一诚对被“催婚”并不反感,结婚原本就在他的未来规划里,在我们的聊天中,他多次坚定地表示:“婚,是一定要结的”。

在他看来,成家是人生中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独居更像是婚前的过渡阶段。

但找到合适的伴侣没有那么简单。一诚以结婚为目的和不少女生相过亲,多数情况下,他们会短暂交往一阵,没多久就会分手。

有些女生条件不错,但因为一诚不够自信,在关系更进一步时望而却步,有些女生则在性格上与他大相径庭,无法碰撞出火花。



一诚的房间外

南方都市报曾采访过两万名独自生活的年轻人,有近七成的青年坦言“很想早日告别独居”,但都因为遇不到合拍的对象而继续独自生活。

除却迟迟邂逅不到“理想型”以外,让普通工薪阶层望洋兴叹的大城市巨额房价等客观压力也掣肘着一些人想结束空巢的意愿。

如果2018年没有和初恋女友分开,一诚或许已经结婚了。

女方是他的小学同学,是个很温柔的南方姑娘,一诚原想向她求婚,但女友的母亲激烈地反对女儿和没车、没房的一诚在一起,甚至用跳楼威胁女儿。

这两年,一诚家里的生意不景气,结束独居生活与结婚买房都变得遥遥无期。

他对生活的安全感骤然降低,“在杭州,每月的房贷几乎都在一万上下,眼下我或许还面临着停薪、被裁的风险,想不了那么远”,他安慰自己:“就当独居是结婚前最后的自由时光吧。”

对于不少青年人而言,独居是在他们与现实交手后的一种妥协。各种客观因素,令他们暂时只能独自生活着。



独居的开始,空巢青年们多多少少掺杂了些“被动”成分,然而,只需要观照自己的生活,也为他们带来了难得的自由时光。

来到南京后,南希虽然觉得房间太狭窄,什么都需要自己做,远不如以前在家惬意。但独居为南希提供了一个非常安静轻松的空间。

如果要用一种动物来形容自己,性格内向的南希称“那一定是猫”。

下班后,她很需要一个极致安静且不需要社交的空间,让她蜷缩上一阵,不用假装热情地回应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同事玩笑,不用战战兢兢地面对领导,工作以外的时间,南希觉得过得舒服最重要。

她宁愿每月拿出工资的50%,也不愿意与人合租,对她而言,与他人磨合作息和卫生习惯也是一种精神内耗。然而代价就是,每个月她需要独自支付三千多元的房租与水电费。



南希的朋友圈

对于像南希这样有些“社恐”的年轻人而言,独处成了补充能量的一种方式。

想吃螺蛳粉不用担心别人介意味道大,听歌可以外放,睡不着也可以晚点熄灯,“一个人住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取悦自己”。

觉得独居非常孤独的陈奇,亦表示这些年的独自生活的确能让他更专注于自我。

职业性质使然,他下班后仍需要长时间学习,独居为他创造了不被打扰的环境,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喜欢安静的他常在窗边看书抑或独自沉思些事情,就像日剧《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里的主人公一样,“在日落,在四周都静下来的时候,有时也会突然想要一个人”。

在纷扰繁杂的都市丛林中,独自一人的房间成了部分年轻人的精神栖息地,亦满足了他们取悦自己的需求。

然而,不可避免地,每个独居的人都经历过被孤独入侵的时刻。

一诚所工作的机场上个月刚公布了科室晋升名单,他不在名单之中。

多年来朝九晚五地认真工作,却没有看到上升的希望,快三十岁的一诚觉得非常焦虑,如果这几年无法晋升,未来就更难有“出头之日”。

那天,他觉得自己像是被霜打了的茄子,沮丧极了。当晚,夹杂着情绪因素,他突发肠胃炎,整夜坐在卫生间马桶上,拉肚子到全身瘫软。

夜里,他独自蜷缩在床上打着冷颤,心里想着,这时如果能有个人陪在身边,帮他拿药或递粥。再难受都会好过一点。

这样的场景对于空巢青年们而言并不陌生,“空巢”,意味着:多数时候,你需要一个人去消化各种负面情绪。



电影《独自生活的人们》

近十年的空巢生活中,陈奇已经把“独自捱过情绪低谷”视为一种成年人理应养成的能力。

即使在生活中遇到了麻烦,他也几乎不与人倾诉,“和别人说自己不顺心的事,既解决不了问题,又给人家添堵,没多大意义”,他通常一个人跑步或者睡个觉来消解烦闷。

然而,这种“不给别人添堵”的背后,也在拼命压制着自己的诉求。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情绪失衡。

一部名为《独自生活的人们》的电影里,女主角和陈奇很像,总是一个人对着手机里的吃播吃饭,一个人坐在公车的最后排,又一个人伴着电视的声音睡去,甚至连母亲病故这样的巨大悲痛,她也独自咽下,休息两天就赶回单位工作。

长期压抑情绪和过劳工作让她患上严重的耳鸣,直到情绪破溃决堤,电影中,女孩哭着说:“其实我好像也不能总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只是看起来可以。”

空巢青年们的生活里,还有一点无法被忽略,那就是独居的安全性,尤其对于女性而言。



南希租住的小区

南希租住的单人间,在一个年岁比她还大的老小区,墙面上的漆大都斑驳脱落,错乱的高压电线交织在矮楼房的上空。走廊过道的摄像头大都已经年久失修。

有一回夜里十一点多,她突然听到重重的敲门声,透过猫眼摄像头看到一个脸上带着诡异笑意的中年男子,她当时“紧张得头皮直发麻”,后来通过小区管理员,她才知道这位大叔只是喝醉酒走错了楼层,并非有意为之。

但那种恐惧感,很长一段时间都围绕着南希。



没有哪种生活是完美的。但当你选择了一种生活,怎么让这段时光更美好,才更值得思考。

韩国有档真人秀叫《我独自生活》,记录了很多独居者,其中有位年轻的设计师金忠宰,独自租住在马路边只有十四平方米的嘈杂小屋。

空间虽然很逼仄,但被他打理得清爽整洁,四周摆满了温馨的照明灯。

外卖速食盛行下,他仍会在不忙的时候,炒几个清淡的家常菜,一个人吃饭也毫不马虎,他会将菜一一装盘,有序地摆在桌上再开吃,即便这会让他多洗几个碗碟,但让独自进食保持仪式感。在他看来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同时,针对独自生活带来的孤独感,人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着。

在聊天中,一诚提到了“社会性”这个词,“人是有社会属性的,需要在与人来往、接触中交换信息、丰富自我。”

在一诚眼里,即使一个人住,也需要保持健康的社交状态。

闲暇时,他经常约一些在杭州的同学打场篮球或者共同吃饭,春天郁金香盛开的时候,他和几个朋友去太子湾公园赏花、看风车,初夏时节,则会相约在九溪十八涧骑行、摄影。

最近在一位朋友的影响下,他还对占星、易经燃起了浓厚的兴趣,故而买了不少古书来研究,碰到夜色澄澈的周末晚上,他会事先和朋友约好,借他家的天文望远镜遥观一把星空朗月,顺道小酌一杯聊聊对方最近的经历。



一诚约朋友在九溪十八涧骑行

因为工作的原因,陈奇外出的机没有一诚那么多,但每到休假期,除了探亲,他会选一个有朋友在的城市来场旅行,用“我来到你的城市”的方式来场老友相聚,“光是和熟悉的人坐着吃个饭、说说笑笑就觉得整个人轻松不少”。

像南希这样不爱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社交的“社恐患者”,则选择在网上与人交流。在此前的大学社团群、书迷群、日剧爱好者群里,有很多与她“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兴趣相投,有时候聊起来,一个下午就过去了”。

独居带来的安全隐患,南希也在试图解决。她在租的房子门口安了个摄像头,和房东商洽后补装了防盗门窗,“有了这些,感觉心里会踏实一些”。



南希自己做简单的食物

点外卖时,她每次都会在订单下面备注“到了请放门口,敲门告知”,等外卖配送员走了,她才开门。从而避免新闻上那些外卖员闯入独居女生家里的危险处境。

人生多少会有一些需要自己独处的时光,或许是过去,现在,将来。独居不意味着生活质量降低,也不意味着要放弃人与人之间鲜活的精神联结。

《致密伦娜情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怎么人们建起这么大一个城市,而你却只需要一个房间。”

对于多数空巢青年而言,这段独居时光承载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见证着他们一天又一天的成长,未来回想这段独处时光,或许可以称得上弥足珍贵。

房子是租来的,生活却是自己的。没有哪种居住方式是最完美的,但一定有最适合你自己的。

点「在看」,一个人也要好好过~

作者 | 木盐,来源:十点人物志(ID:sdrenwu)

主播 | 素年锦时,微信公众号:素年锦时FM

图片 | 视觉中国,文内配图多数由受访者提供。
有事你说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