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斩了会如何?清朝试过一次,代价太惨烈

[复制链接]
作者: Kanna Jeyaseela | 时间: 2024-5-18 10:53:05 | 历史|
0 120

2979

主题

2979

帖子

8937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937
发表于 2024-5-18 10:53:0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古代的时候,不像现在一般有着先进的通讯条件和技术。所以,在当时如果有什么信息要传递的话,基本上都是要靠人力和物力来实现信息的传递。所以在古代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要骑着马或者驴来传递消息,有的时候也有飞鸽传书等等。方式。由此可见古代的人虽说在科学技术上不像现在一般发达,但是他们也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在自己可以的范围内实现了信息的流通。

在古时候,如果两个国家之间打仗的话,那么,在整个战争的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战场的时候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职位,这个职位是专门用来传递两国之间的信息的,人们将这个职位称作“来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使臣。不过,在战场上有个规定——“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于是有人便好奇,如果将这来使给长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在整个的历史上,“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最先形成规定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园591年,当时,楚国的楚庄玩派遣申舟出使齐国,在这个过程当中会经过一些其他的国家,于是申州便顺便进行拜访。只是,当时的楚国和宋国在关系上并不是很好,甚至有些争端,因此,在这途中,楚王交代申州地要避开宋国。只是没想到,宋国知道了这个消息,于是在申州经过的时候便将他暗杀了。在这件事情之后,楚国和宋国的矛盾更大了,最后,两国之间进行了交战,宋国大败,最后,便立下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一规定。

“不斩来使”其实还是有一定意义所在的,首先,作为来使,他们的作用是将两个国家之间的消息进行传递,让对方都明白此时的处境和情况。这样的话,如果有一方想要投降,或者说想要劝和,便可以通过使者来传递。当然,如果想要继续交战的话,信息也是要通过使者来传达的。因此,在交战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尊重使者,不会对他们造成伤害。

但是,在历史上,清朝的时候还是发生了斩杀使臣的情况。当时,在“巴夏里事件”中,清朝一番的官员便将八下里的使节给斩杀了。在这之后,英法联军便用这个为借口,将圆明园抢掠,烧毁。清朝的官员可能永远都想不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竟会让整个清王朝遭受到毁灭性的创伤。为此,他们也为自己的愚昧无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此也可见,在两国交战的时候,如果使臣成长杀,那是一件相当愚昧的事情,也是不计后果的冲动。

因此,我们从清王朝将使臣斩杀的这一事件便可以得出教训,在战争中,不管双方的形势如何,也应该要遵守规定,尊重使臣,保持理性,这样才会获得有利的结果,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最终将自己葬送。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