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战场出土一物,颠覆对白起坑埋40万降卒的记载?真相看得人发毛

[复制链接]
作者: 叶落之森 | 时间: 2024-5-14 04:28:55 | 历史|
0 123

3917

主题

3917

帖子

1万

积分

博士后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1751
发表于 2024-5-14 04:28:5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邯郸四十万,一日陷长平。
战国时候,长平之战,秦军大破纸上谈兵的赵括,武安君白起坑埋降卒四十万,使得赵国失去了大半有生力量,最终无力阻拦西秦出函谷。

白起自从军开始,到被秦昭襄王赐死,战场之上,杀人盈百万,故此被称为“人屠”。
白起杀俘四十万,古往今来,几乎都是如此认为,但是,随着1995年,长平古战场的尸骨坑被发掘出来,真相,貌似并非如此。
根据专家的研究考证,这些尸骨身上,到处都有刀枪的伤痕,不像是被活埋的,而像是战死的。
笔者以为,赵军战死,未尝没有可能,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士,死战到最后,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且,马服君赵括其实并没有历史上所写的那么不堪,在长平之战,他发挥出的能力,已经不输许多老将。
赵括接受廉颇的局面的时候,赵军其实已经陷入了左右为难的死局:粮草不足,退无可退。
赵括来之前,赵王就说过军中粮草无以为继的问题,这也是赵括转守为攻的最重要原因,没有粮草,死守下去,等待赵括的,只能是被秦之锐士攻灭的结局。
至于退却来保存有生力量,那也是不行的,长平之战的起因就是上党之地,如果归了秦国,秦军日后出函谷再无阻碍,那时候山东六国如何抵挡?

最关键的是,赵括这是第一次领兵事,面对的是谁?春秋人屠白起,被后世奉为武庙十哲的名将,春秋名将就没谁敢说稳赢的。
赵括面对数倍的秦军,坚守46天,白起当时其实都快熬不住了,秦军粮草也没多少了。
最后赵军尽没,赵括战死沙场,秦军自己也损失不小,导致了后面邯郸之战的战败。
如果赵括能够活下来,历练一番,怎么也是不输廉颇和白起的一任名将。只是,赵国之败,需要人来背锅,所以赵括就成了纸上谈兵之辈。
此外,秦朝颁布《挟书律》,收揽了天下许多的书籍,六国的史书是重中之重,在咸阳的阿房宫留着,结果又被项羽给烧了。后世对先秦的记载,靠的都是侥幸逃过了焚烧的,或是埋入了暮穴的竹简,以及曾经有藏书的人凭记忆重新复写,还有一些事件的当事人在汉初的记叙。
长平之战,其实赵军不是被活埋而是战死,说不定是有可能的。
史书对于先秦的历史的记载,有很多地方互相矛盾,就像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个诸侯也被争论不休。人的记忆是会出错的,很多时候历史随着记载的不断传承,出现一些疏漏是很正常。
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双方的兵力对比,赵军的结局,可能和长时间以来人们认为的历史并不一样。

不过历史真相如何,我们不得而知,毕竟那段历史只能靠史书和文物来考证,而无法亲眼去确认历史真相是怎样的。
你认为长平之战的真相是什么?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