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楚国为什么非要60万人?王翦:这很有学问,功臣们都要好好学

[复制链接]
作者: user1 | 时间: 2024-5-12 00:46:20 | 历史|
0 63

3049

主题

3052

帖子

9194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94
发表于 2024-5-12 00:46:2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古以来,姜还是老的辣,像王翦、郭子仪这样的老将身上,其实是有很多波澜不惊的大智慧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就王翦来说,他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中战功最大也是唯一得到善终的一个,然而他却不是其中军事水平(业务能力)最高的那一个。本事相对较小,成就却最大,结局却最好,王翦身上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人生智慧呢?
很多人说王翦就是善于明哲保身而已,其实这就有点以偏概全了。在职场之中,如果你的声望和功绩到达了一定的程度,即便你急流勇退或者懂得自污,依然容易引起上位者的猜忌。只要你对上位者的权力威胁超过了上位者的心理承受范围,你躲也没有用,通常也很难躲得掉。
王翦身上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事情就是“攻打楚国时非得问秦王嬴政要六十万军队”的故事了,这个故事被后世当作职场智慧的模板反复挖掘,希望从中找到“功高盖主主不疑、位极人臣臣不妒”的密码。

但是既然王翦珠玉在前,为什么后世的名将依然不能像王翦那样得以善终呢?他们难道连仿效王翦的意识和智慧都没有吗?显然不是这么简单。王翦的职场智慧并不是简单的自污,并不是随便可以被复制粘贴的。
我们对于历史上的成功人物和成功事件,都习惯性地抬头仰望和纷纷仿效,这是”人往高处看,水往低处流“的人之本性,但是,我们观摩一件事物的时候,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避免陷入”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
要真正理解”为什么王翦伐楚就非得问秦王要六十万军队“背后的职场智慧,需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拨开当时的各种外衣,抽丝剥茧、顺藤摸瓜,才能吸收到其中的精髓。

言归正传,先来看看事情的始末吧。
话说神功大成的秦国以摧枯拉朽之势意欲统一天下时,天下人莫敢挡之。雄才伟略的秦王嬴政在亲政以后,先后灭了老三晋和赶跑燕国国王之后,感觉吃了某某口香糖一样,根本停不下来。于是,把目标锁定在秦国几百年的好亲戚楚国身上了。
战前,秦王嬴政找来身边的重臣王翦和李信商议,分别问他们两人:“寡人拿下楚国,如果由你带兵,你需要多少兵马可以完成任务?”,李信答曰:“二十万足矣!”而王翦则死死咬定,非要六十万兵力不可。
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於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史记》
秦王嬴政作为老板,永远是希望能够花小钱办大事的。既然李信言之凿凿地说,20万兵力能够拿下楚国,那又何必给王翦60万兵力去折腾呢?即便李信有可能因为太年轻,爱表现自己,有点急功冒进,但是,大秦猛士天下无敌,有20万虎狼之师给他保驾护航,应该不会出什么大篓子。大不了,李信不行了,再叫王翦带人顶上。
于是,秦王嬴政便嘲笑王翦年老胆小,最终把灭楚之战的军事指挥权交给了只要20万兵力的年轻将领李信。

争帅失败的王翦有点老脸挂不住了,于是便找个理由向秦王嬴政请辞了。秦王嬴政也知道王翦内心有点不大舒服,也没有过多挽留,摆了摆手,让他该干嘛就干嘛去。
好不容易逮到机会要好好表现一下自己的李信率领20万久经沙场的虎狼之师浩浩荡荡地开始攻打楚国了,一开始,还挺顺风顺水的,毕竟秦军的战斗力摆在那里。
但是,就在秦军离楚国的首都越来越近的时候,李信因为后方出现突发情况(极有可能是昌平君回国造反了)而被迫回兵鄢、陈方向,楚国名将项燕率军尾随秦军3天3夜,将之击败。
秦军的铩羽而归让秦王嬴政很没面子,这么多年,秦国就基本上没打过败仗,自己就是因为没相信王翦要兵六十万的请求,结果还真吃了败仗,这脸被打得啪啪想,实在是太让人恼火了。
但秦王嬴政确实无愧于有“千古一帝”之称的一代雄主,在大是大非面前,能把个人情绪收敛得恰到好处,能屈能伸,处处以大局为重。经过李信这么一验证,秦王嬴政觉得伐楚这事还是得老将王翦出马才行,于是放下自己的尴尬亲自去请王翦出山。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和秦国攻打赵国邯郸时的情况是不是十分相似?当时秦昭襄王也是不听白起的意见,结果吃了败仗,然后被迫去请白起出山,现在秦王嬴政和名将王翦又上演了类似的场面。

王翦一看秦王嬴政亲自还请自己出马了,也得瑟了一阵,他对嬴政说:“老板啊,不是老臣不想为国效力,而是这老胳膊老腿最近老是不听使唤,老是跟老臣闹别扭。这要是上了战场,岂不是要耽误老板的大事?您要不还是找别人比较保险些。”
秦王嬴政多聪明的人,岂会不知道王翦那点小心思,于是直截了当地说:“我的王大爷,现在事关紧急,你也就别装了。你也别怪寡人之前没听你的意见,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我也确实是想省点就省点。现在事情比较麻烦了,非你不可,你就别矫情了,这事就交给你了!”
王翦这个老不正经,一看甩锅是甩不了了,就趁机向嬴政提出加工资、加奖金的要求,向秦王嬴政索要了大量的田地和豪宅。
这就弄得秦王嬴政哭笑不得,这老小子咋还跟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市井之徒一样了呢?好歹也是咱大秦帝国的高官了,不缺吃不缺喝的,要这么多财物干什么,这玩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王翦一本正经地回答秦王嬴政说:“老板,你也别笑话老臣,老臣就是个没啥觉悟的人,折腾来折腾去不就是为了图个封妻荫子?所以能多为子孙留点财产,心里踏实点。”
这番话说得秦王嬴政心里十分开心,有贪欲的功臣比较让人放心,于是欣然答应了。
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史记》

于是,王翦终于带着60万大军闪亮登场了。这个老不正经还真十分可爱,赶赴战场的过程中,还不忘经常给秦王嬴政写信,老板,您可千万别忘记我们之间愉快的约定哦,那可是我快乐和幸福的源泉啊。只要想到那大把的金银财宝,我连死都不害怕了。
就这样,王翦终于带着60万大军顺利抵达战场。可是,让人瞠目结舌的是,王翦并不急着下令进攻,而是每天带着60万人喝酒聊天看节目,忙得不亦乐乎。至于打仗的事,谁跟他提,他就跟谁急眼。
对面的项燕被王翦这种骚操作弄得很纳闷,当然也很郁闷,这明显又是当年长平之战的那一套,逼着你受不了了,然后主动进攻,钻入他们的口袋。
楚王和赵王一样,知道自己的家底子已经不足以和秦国耗下去了,于是多次催促项燕进攻。项燕逼不得已,冒险发动进攻,被王翦以逸待劳,步步合围,打得丢盔弃甲。
此战基本上消灭了楚军主力,王翦步步推进,直到把楚国打得完全断气才鸣金收兵。

不知道大家对上述这个故事有多少自己的认识,但是以下几个方面是很值得大家去反复推敲的。
1、秦王嬴政为什么要找李信和王翦同时商量伐楚大事?兵者,死生之大事也。这种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上位者要么乾纲独断,要么只会找自己的亲信或军方大佬协商。大家见过哪个公司高层领导找基层技术员协商过大事?
权力的运营是有它背后的潜规则,也就是所谓的默契的。秦王嬴政当时找李信和王翦同时来协商,其实已经是在向王翦释放了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了,他要培养青壮派的军方代表了。李信刚刚在对燕国的战争中表现突出,是重点培养对象。
王翦也是接受到了秦王这种暗示,才会有后来一连串的“骚操作”,看似在瞎胡闹,实际上是在配合秦王嬴政的政治设想。不就是觉得我们功劳大了、年纪老了,以后不好使了?行!咱配合领导,让他们自己去验证验证。

2、秦王嬴政为什么会在灭楚这么大的事情上,选择赌李信这个还未经证明的点?除了他想培养各种年龄阶段的军事梯队,还有其他原因吗?
按道理说,秦王嬴政要培养李信这样的年轻人,完全可以再温和一点,没有必要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个事关生死的大项目。小项目玩得不香吗?又攒经验值,又提升战斗力,还不会有什么大后果,妥妥的呀!
其实秦王嬴政选择李信的根本理由在于李信和王翦两人提供的方案成本相差太悬殊。秦国当时虽然鞭笞天下,但是,动用60万军队去搞一场军事行动,依然不是一件小事,这基本上会要了秦国可流动资产的一大部分。作为老板,让你掏出一小部分钱来投资和让你掏出绝大部分钱来投资,这是两个概念。
李信率领20万军队虽然不一定能功德圆满,但是不管怎么说,对自己的伤害性只有那么强;王翦率领60万军队出征,那就是一场不成功便成仁的赌博式投资。
如果李信打楚国只要2万人,而王翦打楚国要6万人,相信秦王嬴政还是会选择相信王翦,因为在成本可接受的范围内,任何一个老板都会选择更有成效保障的方案。

3、秦王嬴政为什么选择李信的方案之后,还要嘲笑王翦年老胆小?难道秦王嬴政真的以为王翦是个怂货?难道他真的不明白竞争失败的王翦更需要安慰?
这就是后来被誉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的政治高明之处。作为一个最高领导,在作出最终抉择的时候,其实势必要给出自己“合理”的理由。有时候,装糊涂就是一种最好的理由。
秦王故意说王翦年纪大了、胆子小了,一方面可以让信心百倍的李信知道老板为什么会支持他,心里更坚定;另一方面用误解去化解王翦的心里的怨言,不是你的方案不好,而是我水平有限,没有体会到你的真正智慧和价值,不是你不行而是我不行,以后我醒悟了,再来找你赔礼道歉。

4、秦王嬴政和王翦之间尴尬来尴尬去,到底是在尴尬一些什么东西呢?按道理来说,王翦已灭三国、败一国,嬴政和王翦这对搭档已经很是默契了,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前面那些敲敲打打的事情,这其实就是两人心照不宣的默契。
但是,王翦当时已经是军中第一人,功盖当代了,如果秦王嬴政不及时提拔青年将领,那么秦国的人才梯队、政治结构会不会失衡?
所以,不管秦王嬴政想不想,王翦心里喜欢或者不喜欢,提拔李信这样的青年干将其实是一个迟早的事情。嬴政原本没有必要去嘲笑王翦,王翦也不应该去埋怨嬴政,他们不约而同地用了一种尴尬的方式来回应当时的局面,无非就是双方都可以就坡下驴。

5、李信说只需要20万人,而王翦却咬定非要60万人不可,到底谁更有道理?这并不是简单的谁更血气方刚、谁更老成持重的问题,这是军国大事,谁也不敢随便开玩笑!谁都应该有自己的考量。
从李信的角度出发,当时的秦国所向披靡,如果一切正常的话,用20万的精兵去摧毁已成惊弓之鸟的楚国也并不是不可能,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说,李信也并没有错。
但是,站在王翦的角度来说,越是重大事情越是要注意保险系数,他非要60万兵力,一方面是要让秦王放心;一方面是不想自己再在这个事情上去冒险。假设他真用20万兵力解决了楚国,给秦王的威胁就更大了;假设他同样用了20万兵力却没有解决楚国,那么他就会一不小心回到解放前。所以他只能比李信多要,不能比李信少要。
再说,楚国当时那么广袤,即便局部攻下来了,需不需要分兵去占领地盘?如果楚国真的要紧牙关僵持下来了,需不需要以绝对实力去进行碾压来降低成本?王翦的考虑是相当成熟的。
事实上,王翦后来所率领的60万兵力也没有全部派上用场。但恰恰可以看出王翦的聪明之处,他不愿意再在秦王面前冒险了。何况他已经看出秦王在试探他了呢?
王翦当时也在试探秦王,你不是问我要多少本钱吗?我直接要你所有的家当(秦国当时所有的家当也就能组织60万兵力),你给还是不给?给与不给,他心里都十分有数了。

6、王翦为什么在夺帅失败后选择称病归家呢?小孩子性格?输不起?太小看王翦了,作为一个在政坛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油条,他难道不知道任何时候都不应该给领导甩脸色?
这就说明王翦是故意的!他的忿忿不平其实背后有三个意思,第一是做个那些不明所以的同僚看的,你们不要怀疑啥,我不开心已经发泄出来了;第二就是让领导不会觉得为难,不要觉得没有成全我而是成全了李信那个小年轻,心里有负担,我已经生气过了;第三就是他自己可以趁机抖抖底子,自己不是那种城府深到没有情绪的人,不是那种深沉到宠辱不惊的人,有什么不满会直接表露出来,领导可以放心。
7、为什么嬴政第二次去请王翦的时候,王翦还要装病?这其实就是一句话,都是演员,演戏就要演得逼真一点。你以告老还乡为由拍屁股走人了,结果领导一来请你,你就猴急猴急地出山了,这也太不矜持了吧?你得装作自己是个很有原则的人,你原来提出来的原则才更加值钱。

8、王翦为什么要反复跟嬴政提良田豪宅的事?这个其实很好理解了,就是主动告诉秦王,别看我平时挺嘚瑟、功劳大、势力强,但实际上我就这点出息,就是这点格局,就是贪点小财。您别把我当卸了磨的驴给杀了,把我当作爱吃肉的狗养着就行。
我要没这点毛病,你愿意把所有的兵力交给我吗?你不会怀疑我再立大功之后,又想要别的你给不了的东西吗?用王翦的原话就是“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说了这么多,其实王翦向嬴政提出要60万兵马伐楚这件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高手下棋,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步步杀机。

那么,大家真的理解了这背后的精髓吗?并不一定,!因为古往今来,并没有很多人把王翦这种智慧运用得炉火纯青。
王翦处世哲学的核心看似就是敢于自污去明哲保身,表面上很简单,其实讲究的是环环相扣、严丝合缝,一步都不能走错。
1、你用什么样的策略时,首先取决于你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假设王翦遇到的君主不是千古一帝秦始皇,而是像秦昭襄王、赵王迁、宋高宗那样的君主,王翦还能表演这么久吗?估计他说要60万兵力会被理解成居心叵测,从而给自己招致杀身之祸。
什么样的话、什么样的要求,合理或者不合理,其实并没有一个合适的标准,它是因人而异的。就像我们开玩笑一样,对于那些生性敏感的人,永远不要去开玩笑。

2、你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就早已决定你需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
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之中,你在领导眼中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你在一个发展型公司或者一个成熟型公司,你的行为逻辑应该是完全不一样的。发展型的公司因为公司需要你的才能来创造价值,这个时候你偶尔任性一下,问题不会很大。但是如果在一个成熟型公司,有你没你一个样,一地要夹着尾巴做人。
假设秦国当时处于还没有出关的状态,王翦遇到事就撂挑子,会是什么后果?你想安安稳稳混口饭就完事了?一句话,公司不养废人,直接把你给弄飞了;假设秦国当时已经完全消灭了六国,王翦这么得瑟,又会是什么后果?你不是说你身体不好吗?那你就老老实实在家呆着吧,永远别出来了,出来一次打一次。
不同的环境之下,每一种行为的价值其实是不一样的。并不是说一味的自污、退让就会是好的,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去识别环境、调整自我。

3、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对手才能确定你应该抛出什么样的筹码!
王翦当时问秦王嬴政要60万军队,真的就是信口开河吗?假设李信不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将领,不是有他提出的20万兵力做参考,王翦敢要60万兵力吗?你把全国兵力都拽到手里,难道想造反?
假设不是李信这样有能力的青年将领率领20万兵力都失败了,王翦后面还敢那么翘尾巴吗?那不是找抽吗?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没有李信那20万兵力的失败,就无法显示王翦要60万兵力的合理性。
人和人之间,有时候往往是对手成就了我们自己!
4、你自己是一个有多大能力的人才可以提多大的要求!
假设王翦问嬴政要了60万军队,最后却没有顺利地把楚国攻打下来,那将是一个什么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一个人向领导提要求是相当有学问的。如果你的能力不够,尽量不要提什么大要求,因为即便领导暂时满足了你,只要你没有达到领导的预期,保证会让你加倍吐出来的。
你要提要求,前提是你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百分百的把握,绝对不会出一丁点差错。
这一点上,王翦比一般人都聪明,他宁愿秦王嬴政笑他胆小,也要先给自己的保险系数上足。

5、你在什么样的位置才能决定你可以耍什么样的排场!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职场二愣子,能力和水平不怎么样,口气和胃口却一直不怎么小,若是有什么事要惊动他,动不动就是要谈多大多大的条件,那种人有几个真正成事的?
你给别人的报价,其实就是在试探你在别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别老是用狮子大开口来表明你不想干某件事。你没达到那个级别,尽量不要提什么高要求,拒绝就是拒绝,别整得好像你不想弄一样。
只要你提出了和你身份、地位不相符合的要求,不管领导答应不答应,那都将是一场灾难。
6、你只有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决定自己可以耍什么样的性格!
王翦玩了这么多花样,其实就是欲擒故纵那一招,先把事情挑明,把保险给自己上好,反正是你秦王同意我这么做的才行。这在当代男女恋爱中很常见。
但是,多少小年轻谈对象的时候玩欲擒故纵,结果把对象给玩得不见人影了?多少人玩欲擒故纵又完成了假戏真做了?你要玩欲擒故纵,你首先得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你对别人的吸引力在哪里?知道玩到什么程度不会擦枪走火。

总而言之,王翦自污的明哲保身学问,并不是端起一盆脏水往自己身上泼就可以了。而是在对自我的认识、对对手的了解、对时机的把握、对背景的选择、对后果的评估、对程度的均衡等各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的。
也正是因为其逻辑的严谨性,所以很多人并没有学到精髓,只得其形,不得其神。就好像很多人以为,只要在职场之中愿意急流勇退,就一定能得到好下场一样,哪有这么简单?武林高手隐居了,就没有人找他报仇了?江湖若是这么简单就好了。
当然,这一段历史之所以精彩,并不仅仅是因为上述这些隐秘的精妙逻辑,还有其他很多方面是值得关注的。比如秦王嬴政的恢弘大度、敢于用人;比如李信的敢打敢拼、竭心尽力;比如王翦用60万军队对楚国的战略虹吸效应等等。
末了,只想认真说一句,历史似乎是一致的,但从来不是一致的。同样的历史,需要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去解读,唯有如此,历史才能真正地立体生动起来。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