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之后,要懂得谦退,不可锋芒太露,这样才能保全自己

[复制链接]
作者: 三生万物 | 时间: 2024-5-18 10:37:02 | 历史|
0 86

3025

主题

3025

帖子

9075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075
发表于 2024-5-18 10:37:0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历史人物,也是民间人人喜欢的财神范蠡,字少伯, 楚国宛人。 他出身贫寒,但是勤奋好学,又富有文韬武略,是个很有抱负的人,由于他在楚国不得志,所以转而投奔了越国。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期间,身经劳苦,勤奋努力帮助勾践治理越国二十二年,终于灭掉了吴国,洗了勾践当年在会稽所受的耻辱。

后来,范蠡又向北进兵, 渡过准河, 紧逼齐国和晋国,进而向中原各国发号施令,尊奉周王室。 勾践实现霸业以后,范蠡号称上将军。由此可知,范蠡在辅佐勾践灭吴,进面称霸的漫长过程中立下了件号功劳。 不过。 正是由于他与勾践相处的时间很长,所以才十分了解勾践的为人,知道其可以共姓。但难以共处安乐。

而范蠡知道自己名气大了,难以久留,如果不急流勇退,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越国处于最强盛的时候, 范蠡向勾践递交了一份辞职信, 信上说:“我听说主上心忧,医子就该劳累分忧:主上受每学, 巨子就该死难。 从前君王在会稽受侮后,我所以没有死,是为了报仇雪耻。现在已经报仇雪耻, 我请求追究使君王受会稽之辱的罪过。

勾践看到范的信,非常生气立即把他找来, 沉着脸说道: “我要把越国的江山分给你一半,让我们共同享有。不然的话,您罚你。 范蠡知道,勾践所说的话前一句并非真心,但后一句倒是实意,对此他早有准备,便联容地向勾践说道: “君主执行自己的命令 臣子实践自己的意愿。

回到家后,范蠡就打点包装了,软珍贵珠玉。 与私属随从乘船从海道走了,以后再也没有回来。范蠡走后,勾践曾让工匠铸了一铜像,放在自己的座位旁边;另外, 他还把会稽山作为范蠡的奉邑,以表示对他的怀念之情。两百多年后, 司马迁在谈到有些人“知进而不知退,久乘富贵,祸积为票”时,还以范蠡的事迹与之作比较,认为范蠡功成身退,名传后世, 这是很难达到的境界。

离开越国之后, 范蠡从浮海来到齐国,改名换姓,自称“鸭夷子皮”。后来范蠡家在齐国的海滨定居下来,他们吃苦耐劳,勤奋努力, 治理的产业颇为丰厚。住了没多久,范蠡就累计了数十万的财产。齐国人听说他有才能,就让他做了相国。范叹息说:“住在家里能弄到千金财产,做官做到卿相, 一个普通人能这样,也就达到极至了。

长期享受尊贵的名号,是不吉利的。”于是归还了相国的印信,全部发散他的家财,分给相知的好友和乡亲们,带着贵重的财宝,悄悄地离开,到陶地住了下来,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交易买卖,和各地相通,做生意可以致富。于是他自称为 “陶朱公”。 又规定父子拼田畜牧,围积储存,等候时机,转卖货物,追求十分之一的利润。过了不久,范蠡就积累了万万的家产。
由上可知,范蠡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不仅有政治才能,而且在经商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