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不让赵括换廉颇,结果如何?依然会败,但不会崩盘

[复制链接]
作者: 倾听雨落 | 时间: 2024-5-11 23:10:25 | 历史|
0 54

3062

主题

3062

帖子

9186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86
发表于 2024-5-11 23:10:2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过还是想说说最新的看法,历史的教训是惨痛的,赵王昏聩用赵括代替廉颇导致长平惨败,赵军被坑杀40万有余,几近崩溃,若不是后期有李牧独当一面,恐怕赵国早就灭亡了。那么如果当初赵王不用赵括替换廉颇,结果如何呢?小兔子认为依旧会败,很可能长平丢失,然而赵军元气还在,秦军也不会长驱直入直奔邯郸,下面就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长平之战的背景其实这场战役是赵王贪心惹的祸,秦国与韩国发生战争,韩国打不过于是割让出上党的土地以求秦国息兵,结果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降秦,同上党郡的百姓谋划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
赵王咨询了多方意见,还是觉得这城池太有吸引力,于是照单全收。结果秦王大怒,发兵攻占了韩国的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亡到赵国境内,赵国的军队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接应上党的百姓。紧接着秦军开往长平与赵国征战。
长平之战前期秦将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攻,赵孝成王命令廉颇迎战,廉颇率军对秦军展开进攻。结果秦军更占优势,赵军受到一些损失,双方持僵持态势。秦王又下令进击,这次秦军攻势如潮,而赵国抵挡不住秦军的攻击,被杀了四名都尉,还搭上二樟城和光狼城。

赵国的军队筑起围墙,龟缩在营垒里不敢应战。可秦国军队再次强攻,攻占下赵军西边的营垒,斩杀赵军两名都尉。廉颇连战连败没有了进攻的打算只想防守,于是败退至丹河东岸,修筑壁垒,再次与秦军相持。
不换将因为廉颇的战绩不佳,屡战屡败,而赵国虽然经过胡服骑射军事能力显著提高,但是粮食产量却没有显著增加,而秦国军事粮食都很过硬,因此这相持阶段,赵国是非常吃亏的,因此赵王就开始谋求其他方案,其中就包括换将,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秦国使用反间计,让赵王上当,用赵括替代廉颇,结果长平惨败。
这里咱们回到开篇的话题,如果还是坚持使用廉颇局面会如何呢?个人觉得还是会败,但是一定不会比赵括上的惨。

失败的原因其实失败的原因,除了秦军装备精良,人员素质高之外,外在因素也很重要,赵国当时已经没有多少粮食来供应这场大战了,而秦国国富民强,粮食充裕。赵国已经谋求向其他诸侯国求援了,包括借粮与借兵。
然而结果很让人失落,那就是人家不借。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赵王见形势不利,主动向秦国求和,结果秦王自上至下隆重接待了使者,并且宣扬出去,让其他的诸侯国误认为秦赵两国已经和好,不会有改变局势的可能,因此人家当然不掺和这浑水了。其二,赵国也不是省油的等,之前也是霸道无比,经常蹂躏其他邻国,现在秦赵相当于两只恶虎,他们相斗有利于其他国家的生存。其三,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离秦国较远的齐国,就没有借粮给赵国,至于魏国,他们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原则,魏王说了这么一句“邻之羞,国之福也”。楚国正值王权更迭,无暇他顾,因此也没有援手。

借不来粮食,也借不来兵,赵军士气又比较低落,长此以往,就是廉颇也守不住,因此长平陷落是迟早的事情,因此失败是必然的。
留有元气但败也有不同,像赵括那样被全歼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事发突然,赵国与其他国家都反应不过来。可如果是廉颇在的话,就不至于如此,长平丢失后,必然会损失一部分兵力,然后赵军节节败退,这本身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有了这时间,其他诸侯国就反应过来了,赵国如果惨败,那么世上就没有谁能阻挡秦国了,这时候其他诸侯国必然会抱团来救赵国,而其他诸侯国出兵出粮之后,赵国就能缓过来这口气,而秦军见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对付自己,想必也会见好就收。这样就能维持一定的平衡。

小结因此我认为不换廉颇的话,赵军还是会败,但是会消耗一定的秦军,并且与其他国家达成联盟的共识,让秦军知难而退。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