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歼敌200万的白起,最后被赐死:从中我悟到了3条生存法则!

[复制链接]
作者: 螢窗夜話 | 时间: 2024-5-7 17:54:55 | 历史|
0 96

3010

主题

3010

帖子

9030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030
发表于 2024-5-7 17:54:5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卑微小兵,到左庶长、大良造、武安君,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一生歼敌近200万的白起,结局极其凄惨:被范雎陷害,被秦昭襄王赐死。深入研究了这段历史,我悟到了3条生存法则:
一、不要和决定你命运的人做对
白起的出身很低,是从小兵做起的,他的崛起第一个应该感谢的人是商鞅:商鞅制定的军功爵制,给普通士兵的上升打开了一条途径。白起的一步步上升,是用人头堆积起来的,这是他后来弑杀的根源。
白起的快速崛起,引起了魏冉的注意。魏冉可不是普通人,他是秦昭襄王的亲舅舅,是宣太后最得力的帮手,通过几次观察,他发现白起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将帅,他的杰出军事才能、他的冷酷心肠,用好了,绝对是一把插向敌人心脏的尖刀。

伊阙之战关键时期,魏冉举荐了白起,白起不孚众望,采用迂回战术,歼敌24万,诸侯骇然。
之后二人紧密配合,伐赵、攻韩魏、淹郢都,威震中原。从政治角度上讲,白起是魏冉的人,这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因为秦昭襄王前几十年,是宣太后主政,秦王过的很憋屈,对跟随她的人自然不放心、没好感。
当邯郸之战不顺,秦昭襄王打算让他去的时候,白起拒绝了,虽说有一大堆的理由,但在秦昭襄王看来就是:白起不是自己的人,自己指挥不动他。

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一旦君王有了这个想法,注定就要倒霉了,再也挽救不过来了。
二、不要轻易耍脾气,要学会防小人
白起拒绝出征的理由有:路途遥远,后勤供应不上;赵国同仇敌忾,还会有援军到来;秦国国内空虚,害怕其他国家趁虚而入……
理由说了一大堆,但秦昭襄王越听越不爽,你白起一生功绩累累、长平之战都能打胜,现在连那些残兵败勇都打不赢?再往深里追究,他肯定在为之前的事闹脾气、耍性子。
长平之战后,秦军一鼓作气,白起亲自率领大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指日可下。就在这个时候,赵国派出了能言会说的苏代,一番巧言花语,秦国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撤兵!到嘴的肉飞走了,白起十分恼火,回国后就病倒了。
从邯郸撤军,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秦昭襄王半夜想起来,都有抽自己两嘴巴的冲动。做错了事,最怕什么?怕别人提起,多没面子啊。
秦王心里憋了一肚子的火,恰在此时,卯这劲儿打算干掉白起的卑鄙小人范雎,在秦王耳边煽风点火,说白起家里经常有高级军官聚会。

这可要了命了,白起家里常有军官聚会,几个意思,莫非要造反?秦昭襄王想到这里,白起的死期也就到了。
客观的说,白起是将军,家里有军官很正常,讨论一下战情、战报啊,互相交流切磋啊,都没什么。可自从魏冉被范雎陷害、自己被召回,白起看范雎的眼神就变了,充满着仇恨与鄙夷,白起低估了这个小人的能量:在关键时刻,给秦王递了一把刀。
三、不要把事做绝,要学会夹起尾巴做人
长平之战,是白起一生军事生涯的巅峰:歼灭赵军主力,坑杀降卒20多万。中国有句老话:杀降不祥,尽管白起有无数的理由,杀了那些降兵,但手段太残忍了、太恐怖了。

在打垮敌人的同时,也把自己送上了绝路:秦国压力倍减,有他没他关系不大。司马懿做得就很好,明知诸葛亮玩的是空城计,就是装怂了,为什么?要是灭了这个对手,魏王还会如此看重自己吗?
自古以来,君王最忌惮的就是将军拥兵自重,白起被秦王贬斥后,还和军中将领频繁来往,毫不收敛,这在秦王看来,就是谋反的前奏。
总结:
白起的死亡,给了我们3个启示:
首先,不要和领导作对,尤其是能够决定你命运的人;
其次,不要得罪小人,对小人要保持警惕;
最后,凡事不要做绝,该装怂时要装怂。
关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