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魏“桂陵之战”,聊一聊齐国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

[复制链接]
作者: Biggruffbear | 时间: 2024-5-6 12:11:37 | 历史|
0 74

2992

主题

2992

帖子

8976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976
发表于 2024-5-6 12:11:3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截击战,魏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战略上的失误,魏国迁都大梁侵略东方之意图明显,在尚未取信于诸侯的情况下对外用兵,从而成为众矢之的。加之魏国在战国初期是老牌强国,与敌军交战常常胜多败少,难免有些轻敌自傲,轻敌是战争失败之祸根。

桂陵之战起因
《古本竹书纪年·魏纪》:梁惠成王十六年,邯郸伐卫,取漆富丘,城之。
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惠王欲图谋霸业将都城从安邑迁至大梁,大梁地处中原核心地区,而且东边紧靠卫国和宋国,卫宋两国实力弱小都是可以打败的。魏国战略中心的转移,使得邻国忧心忡忡,赵国便和齐国结成联盟。
魏惠王十六年(公元前354年),赵国先下手为强发兵攻克卫国两地,魏惠王大怒,欲讨伐赵国。魏国大臣季梁就劝诫魏惠王,建立霸业需取信于诸侯,率兵灭诸侯之举会适得其反,自取衰落。魏惠王不纳谏,执意进攻赵国都城邯郸。
不仅如此,魏惠王为了壮大魏军之声势,拉拢宋国和韩国结成联盟,宋国与韩国他们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付魏国呢?
宋国依旧采取它一贯的战略,扮演墙头草的角色。宋国虽然表面上迎合魏惠王之意,但却事先通敌,两面讨好。而且宋国出兵但不出力,宋军在与赵军交战之时假装卖力气。韩国大臣申不害献计于韩昭侯,采取表面迎合的战略。他认为韩国不遵从魏国,魏国必定讨伐韩国,韩国不如拿着圭去朝见魏惠王,表示臣服于魏国,让魏国无后顾之忧伐赵,一旦魏国对天下用兵,便会招来各诸侯的强烈不满,这样对韩国有利而无害。由此可见,宋、韩两国并非真心归顺于魏国,他们都有异心,但是魏惠王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不听取贤臣之谏言执意伐赵。魏军兵分两路,一路直奔赵国都城邯郸,庞涓率领另外一路十万大军向东边进发,预防魏伐赵之时齐国救赵,而且这支军队随时可侧面增援进攻邯郸的部队。

桂陵之战魏军是如何失败的?
①孙膑之谋略《孙膑兵法》:昔者,梁君将攻邯郸,使将军庞涓,带甲八万至于茬丘。齐君闻之,使将军忌子,带甲八万至..竞。
《资治通鉴》: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魏军围攻赵国邯郸,赵国拼死抵抗半年之久,邯郸被魏军包围,赵国无力抵抗,便派使者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田忌率兵增援,任命孙膑为军师。田忌欲率兵趁魏、赵两军交战之际与赵军前后夹击魏军,直取邯郸,孙膑反对与魏军直接交战,他反对的理由是:
排解纷争,不可帮拳,应采取“出其所不趋,攻其所必救”之战略,顾名思义就是进攻敌人来不及营救之地和打他所必救之地。加之赵国顽固抵抗半年之久才向齐国求援,赵军必定是出现军事危急无奈之下才向齐国求援,赵国使者来到齐国路途遥远,等齐军到达邯郸,恐怕邯郸已经沦陷,孙膑建议围攻魏都南边的襄陵。
②围魏救赵田忌采取孙膑之计策,率领齐军向魏国襄陵进发,魏将庞涓听闻后非常气愤,立刻班师回朝。齐军来到魏国之后,孙膑便向田忌索要两支战斗力较差的军队,并任命两位不会打仗的文臣为帅,命其率兵进攻魏国襄陵,目的是打败仗,示齐军之所不能,让敌人轻敌,结果齐军与魏军一交战,齐军丢盔弃甲的逃跑。
《孙膑兵法》:“请遣轻骑,西驰梁郊,以怒其气,分卒而纵之,示之寡。”
庞涓听闻魏军大胜,他认为齐军是一帮乌合之众,不过尔尔,很是得意,瞬间信心倍增。孙膑觉得火候还不够,于是派另外一支实力弱小的小分队袭击魏都大梁,目的要显示齐军人少而无士气。结果齐军战败而归,庞涓听闻后得意忘形,还嘲笑齐军一帮怂军还想攻占大梁。
③齐军以弱胜强孙膑觉得时机已成熟,率领齐军在桂陵利于攻击之地埋伏军队,等待魏军的到来,魏军在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中齐军的埋伏,魏军全军覆灭,庞涓被俘。

战争失败的原因分析
魏国没有取得诸侯之信任就想图霸,存在战略上的失误。魏惠王图霸缺少谋略。图霸都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霸主要取信于诸侯。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之旗号称霸中原,当诸侯身陷危难之际,他始终伸出援手,所以得到众多诸侯的支持和信任,这就是齐桓公号召力强之原因。魏惠王没有取信于诸侯就对外用兵,而且还是去灭掉一个国家,使得诸侯对他颇为不满。主帅轻敌乃兵家之大忌,楚庄王称霸时曾提醒他的战士,不要以一次小的胜利就自视过高而轻敌,轻敌是军中之大忌,失败之祸根。商纣王百战百姓,却在牧野之战大败于周军,从此丢了江山。魏军自信满满、大张旗鼓的班师回朝,在毫无防备之下中了敌军之埋伏。战略上的失误,魏惠王迁都中原核心地区大梁,目的很明显就是侵略东方,对众诸侯造成威胁,成为众矢之,魏国在外交的失败,造成军事上的被动,失败是必然。

综上,桂陵之战规模不大,却赫赫有名,史称“围魏救赵”,孙膑用兵之计被后来的军事家借鉴使用,“围魏救赵”被后世之人列入《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二计,仅次于“瞒天过海”。桂陵之战发生前,三晋的士兵从不畏惧齐军,齐军向来败多胜少,“桂陵之战”齐军以弱胜强,自此孙膑名声大涨。
魏军虽然惨遭伏击,仍然不愿放弃邯郸。但就在此时秦国大军攻占魏国旧都安邑和少梁,魏国腹背受敌,魏惠王无奈之下将邯郸的军队撤离。之后魏国跟秦国周旋了几年才达成以利益交换之协议,签订盟约,局势终获稳定,魏国从此以后国力衰弱,逐渐走下坡路,老牌强国之地位开始动摇。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史记》
《孙膑兵法》
《战国策》
《古本竹书纪年·魏纪》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