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为何秦将白起却对赵括赞不绝口?

[复制链接]
作者: 倾听雨落 | 时间: 2024-5-3 16:29:41 | 历史|
0 122

3002

主题

3002

帖子

9006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006
发表于 2024-5-3 16:29:4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平之战后,白起对赵括的评价如下:
“此子若不死,将会成为秦国的一大麻烦。”
白起是谁?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为秦将三十余年,攻克七十余座城池。他奋斗了一辈子,从未输过。他特别擅长打大规模歼灭战,给敌人造成大量伤亡。因此,他被称为“杀戮之神”和“人类的屠杀者”。据统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各种战斗中死亡的士兵超过两百万,其中一半死于白起之手。

能够有这样一位长期征战沙场、战功卓著的名将给出这样的评价,说明赵括不仅仅是“纸上谈兵”。
赵括出身豪门,是名将皇后。其父马辅军赵奢曾在燕、虞之战中率领赵军长途进攻,以小胜大胜击败秦军。他是赵国的一位名将。赵括自幼熟读独兵书,军事理论知识极其丰富。就兵法而言,就连他的父亲也不是他的对手。
但赵括有两个致命的缺点。一是他嚣张跋扈,嚣张跋扈;二是缺乏实践经验。这也是当赵王要他取代廉颇成为赵军将领时,蔺相如、虞卿,甚至他的母亲都极力反对的原因。但当时赵王已经对廉颇不满,而燕国名将乐毅也很久没有回到赵国,不敢以任何方式使用他。李牧还年轻,还没有成长为名将。赵王其实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当时的赵军经过了赵武灵、胡服、骑兵、射箭的改革,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擅长野战。赵括仔细研究了秦军将领王鲁,相信自己一定能打败他。秦、赵两军长期对峙,造成了巨大的后勤问题。由于供给压力,赵王希望赵军主动出击,与秦军作战,尽快结束战争。这三点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赵军由守转攻的战略转变。
只不过这一切都是秦国策划的。

赵括对秦军将帅的更替一无所知,对秦军的部署也毫无所知,因此陷入了秦军佯败的计划中,被诱入了预先部署的包围圈,导致主力被困。赵军被包围。这反映出他面对敌人的经验不足。他在不知敌我的情况下,率领主力贸然前进,进退也没有做好安排。
不过,赵括发现自己落入陷阱后,立即就地构筑工事,转攻为守,保存实力,等待救援和突围的机会。战争已经进行到了这个地步,也到了考验秦国和赵国君主的时候了。秦王亲自亲临前线,给当地百姓封号,并招募所有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赶赴前线,加强围堵,阻击赵国救援赵军。


这个大锅自然就落到了赵括的头上。当然,赵括的失败有其自身的缺点,但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将领,赵括还没有接受过承担这一重任的训练,而且他也在战争中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华。然而,他的面前,却是走过尸山血海,杀出一条血路的战神白起。
即便是老将廉颇面对王陆的攻势也只能临危受命,更何况是稚嫩的赵括面对经验丰富的白起。如果赵奢还在,赵括在父亲的麾下历练,怎么可能不成长为李牧这样的名将呢。
顺便说一句,李牧是赵括向赵王推荐的。�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