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今年春节太“反常”了!

[复制链接]
作者: datatune | 时间: 2024-2-26 08:51:00 | 英语家园|
0 72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190
发表于 2024-2-26 08:51: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剥开的四季豆

来源/砍柴书院(ID:kanchaishuyuan)

过年发红包竟然比做数学题还难?

杭州一宝妈就遇到了这个大难题。



她收到了一位亲戚给孩子的1000元压岁红包。

可亲戚有4个孩子,如何回礼,让她左右为难。

无奈之下,她向网友们求助。

网友算了一下,平均一人250元,但有点像“骂人”。

有人建议:“给老大400元,老二300元,老三200元,老四100元。”

还有人提议:“一人200元,剩下200元买礼品。”

……



反正,有各种“解题”思路。

每逢春节,红包难题关乎着人情,确实难倒了不少人。

所以,有了“过年式破产”这个说法。

更有网友将春节调侃为“春劫”。

然而,今年很多人变了。

他们不想因传统礼数,让自己受累。

于是,有人选择“断亲过年”,有人选择“极简过年”……

总之,今年的过年方式很“反常”。



短信微信拜年大幅下降

正常一到除夕,你就捧个手机,不是等短信,就是盼红包。

然而,今年却“变天”了。

你是不是发现今年手机变“安静”了。

以往这个时候,手机定会响个不停。



来源:视觉中国

甭管是单发还是群发,真情还是假意,反正收到的祝福不少。

网友小东说:“今年总共收到十几条群发祝福,我也只给几个最好的朋友发了。后来跟朋友聊天,才得知他们一样。”

原来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大家越活越明白了。

对于单位领导,你指望一条信息就能帮你升职加薪?

对于平日里不走动的亲戚,你指望一条信息就能不对你说三道四?

对于一年没联系的同学和朋友,你指望一条信息就能对你有求必应?

人脉、面子、关系,这些统统经不起考验。

早几年,微博上热议过一个话题:群发的拜年祝福,到底要不要回?



网友们认为,不应该回。

“信息拜年变成了应酬,少了真诚!变了味!”

没诚意的转发,更像一种骚扰。

比如,群发短信中还带别人的名字。

本应发给李四,却说“张三祝你新春快乐”。

收到这种群发短信的人,肯定哭笑不得。



来源:视觉中国

还有如果你比较“玻璃心”,注定是无尽的内耗。

别人不回,你开始失落。

接着,揣测对方的态度。

“他是不是看不起我?”

“他是不是在忙,没看见信息?”

“早知道他不回,我就不发了。”

……

就像歌手郝云在2014年春晚歌曲《群发的我不回》里唱的:

“不是我不给你面子,实在我觉得太累。”

周国平说:“社交场上的主宰绝对不是友谊,而是利益或无聊。”

所以,与其费尽心思讨好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发红包集五福的人少了

除了信息拜年的人少了,发红包、集五福也没了往年的热乎劲儿。

早几年的除夕,大家都潜伏在各种群里,尖叫着抢红包。



今年呢,红包好像绝迹了。

近日,微信官方公布了除夕夜微信红包的数据:

用户共抢到微信红包50.8 亿个,发送 “拜年红包”1.9 亿次。

而在2016年的除夕,微信收发红包数量是80.8亿个。

2017年,数量则达到142亿个。

从数据上来看,微信红包量总体断崖式下降。

自2014年春节,微信推出了红包功能。



来源:视觉中国

转眼十年过去了,除了新鲜劲过了,不发红包也说明,很多人手里真没钱。

人们不仅对微信红包没了兴趣,对支付宝的集五福也热情大减。

前几年,为了一张“敬业福”,大家可谓拼尽全力。

但今年,很多人放弃了集五福。



“懒得搞,就三块两块,浪费时间。”

“每天扫,连个早餐钱都不够。”

看似大家是嫌钱少。

可结合往年的数据来看,实际上分到的钱是增加的。

每年,支付宝奖池里有5亿元可供瓜分。

2020年,3.18亿人,平均每人1.57元。

2021年,3.01亿人,平均每人1.66元。

2022年,2.75亿人,平均每人1.81元。

2023年,2.66亿人,平均每人1.87元。

那么,今年集齐五福的人有多少呢?



2.52亿人,平均每人能分到1.98元。

参与人数少了,分到的钱自然也就多了。

不过,再多也就是几毛钱的事,关键“很烦人”。

今年集五福活动最让人吐槽的是商业味太重。

以往集五福,扫一扫、摇一摇,就可以。

今年增加了看直播、刷视频,送福卡。



“集五福一年比一年复杂,没兴趣集了。”

本来钱就不多,还搞这些操作,硬是把单纯凑热闹的人劝退了。

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干点正事。

所以,现代人过春节主打一个“人间清醒”。



烟花爆竹的燃放量井喷

正因如此,不少人感慨“年味”变淡了。

然而,大家却在燃放烟花爆竹上,找到了“年味”。

今年春节,各地绚丽耀眼的烟花就没断过,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没停过。

尤其在农村地区,场面更是壮观。

按照农村的说法,鞭炮崩的是穷气。



来源:视觉中国

对此,很多人深信:鞭炮越长,穷气崩得越多。

根据艾媒智库的调查数据显示,55.87%的受访消费者表示今年会燃放烟花爆竹。

为什么今年大家发疯似的放烟花?

一方面,与其说燃放的是烟花,不如说是在释放心情。

另一方面,全国禁燃令的松绑,让今年春节增添了“翻篇”的意味。

其结果就是烟花销售火爆。



烟花市场上,“加特林”备受追捧,“一炮难求”。

以往一支18元的“加特林”,今年可以卖到200元。

最夸张的是,有些城市“加特林”需要配货限购。

“加特林”要买到1000元才能配货。

或者买10件别的烟花,才配货一支“加特林”。



烟花的爆火,直接带火了“花炮之乡”湖南浏阳。

“今年太火爆了!农历腊月廿五就卖断货了,出厂价还上涨了两倍多。”浏阳某烟花厂老板一脸兴奋。

另一家花炮企业负责人感叹:“今年的行情几十年一遇,外地的订购电话都不敢接。”

突如其来的“火爆”,让浏阳的花炮厂家们措手不及。

要知道,在过去,“爆竹”就是以真竹“着火爆之”。

今年,大家回归过去,在空气里找到了“年味”。



来源:视觉中国

所以说,大家不是不爱“传统”,只是爱可提供情绪价值的“传统”。



外出旅游成为香饽饽

今年春节,旅游市场也重燃“人间烟火”。

很多人没有回家走亲戚,而是出去玩了。

网友小七就是这样。

“这几年真是卷累了。”

今年,她决定换种方式过春节。

因为车票太难抢,她早早地接父母来了北京。

对于有些人而言,年夜饭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随时接受亲戚们的“拷问”。

而今年,小七完全轻松了。

一家三口简单地过完了除夕,大年初一便去云南旅游了。



来源:视觉中国

陪伴父母,纵情在美食和山水间,不亦乐乎。

不用被催婚,不用被比较,不用给亲戚们带礼物,不用给晚辈们备红包……

这样过年,省钱、省事,还省心。

“把精力放在人情世故上,倒不如花在父母和自己身上,怎么轻松怎么过呗。”

这不是小七一个人的想法。

对于走亲戚,80后偶尔走,90后已不想走,00后完全不走。

有人精辟地总结了反感亲戚的原因:

来往不多,管得挺多;根本不熟,装得挺熟。

越来越多的人遵从本心,选择“幸福感”强的方式过年。

外交部发言人公布了今年春节中国国内游客出游数据:

国内游超过3亿人次,出境游超过287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同期增长120.5%。

同时,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67亿,观影人数达到1.29亿。



来源:视觉中国

这说明什么?

人们越来越舍得在“吃喝玩乐”上花钱。

简单来说,就是舍弃高额消费,花小钱买快乐。

其实,“春节旅游热”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人活通透了,为自己而活。



最后,我们来搞明白今年春节为啥这么“反常?

大致有这三点原因:

1.从文化角度来看,文化终究是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春节属于传统文化。

而当下流行的许多春节娱乐活动,如发微信红包、集五福,都属于“浅文化”。

一时兴起,图个新鲜,互联网无法增加人们期望的“年味”,于是逐渐被人们摒弃。

人们更愿意去选择带来良好情绪价值的春节活动,比如放烟花爆竹。

2.从社会角度来看,宗族时代的终结意味着人际关系的变化。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随着农村的逐渐“消失”,意味着中国由宗族时代慢慢跨向家庭时代。

以前,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是宗亲制度、地缘关系。

凡事依仗家族的力量,相互间帮衬,得以生存。

现在,大的集体主义在破碎,形成无数个小的个体。

讲求的是独立文化,更加淡化亲情、面子和礼节。



来源:视觉中国

亲戚一年才见上一面,明明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而和亲戚交往过程中的负面体验,也让人心生退却。

3.从经济角度来看,消费者趋于理性消费。

如今,大家更偏向谨慎消费,追求高性价比。

聊完这些,我想说,“反常”未必就不好。



来源:视觉中国

一顿大餐,不必等到过年去吃;

一件新衣,不必等到过年去穿。

这本就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冯骥才说:“年味不是物质的丰盛,而是文化的丰盛。”

不管怎么过年,“年味”变的只是形式。

“年味”,其实在每个人心里,不需要被定义。

参考资料及部分图片来源:

[1]人民日报:《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2]人民日报:《审视“年味”里的文化命题》

作者:剥开的四季豆。来源:砍柴书院(ID:kanchaishuyuan)阅读和写作是一种力量,不限于表达自我,也不只于赚钱养家。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