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向任何人证明自己

[复制链接]
作者: ethan.wu | 时间: 2024-2-20 05:48:48 | 英语家园|
0 161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pioneer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8964
发表于 2024-2-20 05:48:4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跃鱼

前段时间,吴京被骂上热搜了。

网友骂他:不爱老婆、情绪不稳定,是典型的“巨婴男”。

谢楠的社交账号也被一些劝她和吴京离婚的评论攻占。

3年前,吴京和谢楠上了一档综艺,里面有一些片段,吴京表现得的确比较糟糕。

做好面条以后,他一个人先吃了起来。谢楠提醒他,应该问一句:“老婆一起吃吗?”

没想到,吴京马上生气了,责怪起谢楠:“你没有看见饭做好了吗?”

争吵几句后,他跑到楼上的卫生间把毛巾砸到镜子上撒气。

还洋洋得意地自爆:谢楠费尽心思给他买衣服,但如果这个时候他正在为别的事情烦心就不会给谢楠好脸色看。

谢楠在节目上也说过:“不知道该如何迁就吴京的情绪,可能是我做得还不够好吧。不能哭,因为吴先生最讨厌女人哭。”

令两个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段3年前的节目最近被观众回忆起来,还让吴京被狠狠地网暴了一波。

但谢楠这次的回应,我觉得很有智慧。

她说:“谁也不能超脱自己去理解别人,代入的都是自己的经验。我不喜欢自证清白,这是个陷阱,跳下去好没意思。”

是啊,这世间没有谁的婚姻尽是暖阳,幸福是千疮百孔里透进来的光。

如果她拼命解释,拼命证明节目中的吴京不是他的全部的时候,就掉入了自证陷阱。

因为她列举10条吴京爱她的证据,网友就会挖出100条与之对立的内容来反驳她。

就像作家三毛说的:“你对我百般注解,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只会展示一览无余的你。”

在一切误解、谩骂和诋毁面前,无视才是聪明的回击,沉默是最有力的反抗。

任凭世界喧嚣,那些不自证者,反而活得更自在。



来源:视觉中国



你总不快乐

或许是因为掉进了自证陷阱

“如果你被关进精神病院,你该如何证明自己没有病?”

这是一个看似滑稽,实则让人有些恐惧的问题。

坚持说自己没病,这样就会让医生更加确定“你有病”,会毫不犹疑地给你打上一针。

当我们被质疑的时候,无论我们怎么解释、怎么证明,结果都无济于事,因为我们陷入了自证陷阱。

有位作家说过:

“不解释就明白不了的东西,即使解释了也明白不了。在恶意的揣测面前,任何回应都不过是一场徒劳。”

前段时间,一位博主在互联网上分享了一件让她非常生气的事情:

起因是一个姑娘因为被网暴离开了这个世界,博主因此转发了一条动态,表示自己憎恶这个世界上一切阴阳怪气的评论家,他们躲在键盘后面戾气十足,面目狰狞。

就是这样一条内容,有一个人在下面回复博主,大概的意思是,悲剧发生的时候没看见你,现在迟到的善意也是伪善。

博主当时非常生气,她说:“难道每个人都是造物主,随时都要看到这个世界的苦难并施以援手,这样才能够成为一个理想的发声者吗?否则就是伪善?”

博主生气了许久才恍然发现,自己在自证,正在向别人证明自己不是个伪善的人。

这件事给了博主一个很大的启发,那就是人有的时候不快乐,往往是因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自证陷阱。

还记得电影《让子弹飞》里的六子,为了向餐馆里的人证明自己真的只吃了一碗粉,不惜用刀剖开自己的肚子,把粉拿出来重新装到碗里的场景吗?

六子就是落入了敌人的陷阱,那些人利用六子不想被冤枉的赤诚,让六子沉浸在自证的状态中,让他自己杀死自己。

丘吉尔说:

“如果有人冤枉你吃了他的东西,你不要剖开自己的肚子以证清白,你应该把他的眼睛咽下去,让他在你的肚子里看个清楚。”

是啊,千万不要试图去纠正别人莫名的偏见和恶意。

你如果争论你就会明白什么是百口莫辩,因为人永远都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多说无益。



来源:视觉中国



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改变自己

莫言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令我感触颇深。

有一次,他请大家吃饭。

酒足饭饱之后,他发现烤鸭还剩了一些,为了不浪费食物,他就大口吃起来。

这时,就听见有人在嘀咕:“瞧瞧他,非得把那点钱吃回去不可。”

莫言顿时脸通红,尴尬无比。

于是,下一次大家一起吃饭,他谨记要慢条斯理。

没想到,又有刺耳的声音传来:

“看看他假模假样的劲儿,好像只用门牙吃饭就能吃成贾宝玉似的。”

莫言听后真是又气又无奈,但转念一想:

毫无意义的反驳与辩解是不值得的,为了别人改变自己其实就是在变相地难为自己。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也不是所有人都在同一高度。

韩寒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无需证明自己,无需多说一句。你只需无视和继续。做事是你的原则,碎嘴是他人的权利。历史只记得你的作品和荣誉,历史不会留下一事无成者的闲言碎语。”

最近的热播剧《当我飞奔向你》里有这样一个片段:

女生到男生的班级送东西,却被男生的同学诬陷偷了班费。

不过女生没有掉入自证陷阱,她说:

“如果怀疑是我拿的,那这位叶同学就要拿出证据来证明,而不是我找证据来自证。”

人生在世,被误解、被质疑是常态。

如果他人的声音是一把利剑,那么过度自责、将自己久困于自证之中,就是伤害自己的第二把利剑。

就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的这句话: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来源:视觉中国



永远不要落入自证陷阱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绳子》的主人公奥舍科尔纳,是一位朴实节俭的农民。

有一次,他随手从地上捡了根绳子,却被旁人污蔑成捡到了钱包。

他拿出手里的绳子百般解释,可他的辩解越周密、证据越确凿,别人反而越不相信。

最终,颠倒黑白的流言、变本加厉的嘲讽,让他陷入了无止境的内耗,最终逼他走上了绝路。

临终之际,他依旧一遍遍念叨着:“这是一小截绳子,不是钱包……”

画家陈丹青说:

“没必要让所有人知道真实的你,或者是你没必要不停地向人说,因为这是无效的,人们只愿意看到他们希望看到的。”

大多数时候,我们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而不顾一切地剖开自己的内心,其实会陷入更深的困境。

以前,我被误解的时候总想着去解释:我不是这样的人,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证明自己。

而现在呢,对于别人的误解,我不在乎了,也不想去争辩。

哪怕是我信任的人误会了我,我都觉得挺好的,原来我在对方心里是这样的人。

鱼那么相信水,水却煮了鱼;叶子那么信任风,风却吹落了叶。

所以,生而为人,要知道误解本就是人生的常态,理解反而是稀缺的。

花有花期,人有时运,怀爱与诚敬等来日。

在自己的世界里独善其身,在别人的世界里顺其自然。

最后,愿我们尊重所有的声音,但是只成为自己。

作者:跃鱼,一个始终相信文字力量,渴望用文字治愈心灵的小众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