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出土古书,终结孙武千年争议,学者:孙武或是纸上谈兵之辈!

[复制链接]
作者: 三生万物 | 时间: 2023-3-22 14:40:17 | 历史|
0 70

2979

主题

2979

帖子

8937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937
发表于 2023-3-22 14:40:1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中国军事家的圣人和军事科学的始祖,孙武有着崇高的历史地位,但所谓民间是非,如同在古代一样,围绕孙武的话题有很多,一个最大的非议是:根本就没有孙武这个人,其实和孙膑是一个人,或者说是伍子胥一个人!
那么,真相是什么?70年代山东出土了一批古籍,结束了关于孙武是否存在的千年争论,证实了孙武在历史上确实存在。

既然如此,那孙武的实战指挥能力呢?看看他最近的两场战斗,结果令人难以置信!
公元1200年,南宋军事学家叶适认为“诸让举、孙吴皆辩士妄想,非事实”,认为孙吴之子不存在,根本不存在.
日本学者斋藤卓多、中国近代大师钱穆、学者李敖都认为孙膑和孙武是同一人。误会,《孙子兵法》是汉代以后的伪造品。
从南宋到近代,无数学者质疑孙武是否存在,也有人认为孙武就是伍子胥,于是孙武是否存在就成了千年之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史书上对孙武的记载极其不正常。在《史记》之前,文献中很少提及孙武。

春秋末期出现的《左传》中,自始至终都是伍子胥为吴王阖庐出谋划策。就连《史记》,孙吴的记载都极为简略,只提到孙吴三件事,即献兵、训兵、参战吴楚。其中,司马迁在吴楚之战中对孙吴的描写,只描述了“西破强楚,入郢,北伐齐、晋,名诸侯孙,名扬燕国”这句话。.
因此,古今学者质疑孙武的存在,并非无理取闹或哗众取宠,客观上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不过,现代考古证实,孙武确实存在,并非司马迁虚构。
1972年,考古人员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了两座汉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汉代竹简,为研究中国历史、哲学、古代军事艺术、历法等提供了珍贵资料.,也就是《银雀山汉简》。其中,出土的古兵书有《尉缭子》、《六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
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虽然不完整,但证明《孙子兵法》在西汉以前就已经流传,也说明孙膑就是孙膑,孙武就是孙吴。这是两个人。

所以,连同《史记》,“孙吴死了,再过百年还有孙膑。彬生于阿与娟之间,而彬又是孙吴后裔”,足以说明历史上确实有孙吴!
既然有孙子,那孙子的军事指挥能力又能写出千古经典呢?有学者指出,孙子可能是第一个纸上谈兵的人!这个结论绝非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是在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庐与蔡昭侯、唐成功达成协议,共同攻打楚国,吴楚为争夺江淮流域的控制权而战。历史上爆发了一场大战,史称“吴楚之战”。
吴楚之战上半场,吴国连连胜,主要打了白驹之战和青发之战两场战役。白驹之战,浮盖对阖庐说:“子不仁,臣无死志,先攻则楚军逃,后军攻,吴必胜。“禾禄不以为然,浮盖却违背军令,率领五千人进攻,楚军大败。白驹之战后,吴军追击楚军至青发。浮盖以为困兽还在厮杀,建议他们等楚军兵力减半再进攻。和鲁依此计,再次大败楚军。这在历史上被称为“青发之战”。清发之战后,吴军穷追不舍,四战全胜,彻底击溃楚军,直逼楚都颍都。

可见在这一系列的战争中,最大的功臣就是浮盖,而孙武基本没有任何表现。事实上,在吴楚之战中,吴王禾禄亲自领军,必然是三军统帅。伍子胥曾经是楚国的贵族,他是军队的主谋。吴王的小舅子大概是军队的先锋,孙武是将军。所以,在书中记录吴楚之战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吴,只是“孙强燕”而已。
春秋时代,贵族往往有一定的礼仪制度,可以滥杀无辜,但不能肆意侮辱贵族。但吴国攻克郢都后,毁了楚国的祠堂,挖了楚王的坟墓,伍子胥鞭打楚王,烧杀抢掠百姓老弱,妇女和儿童,甚至杀死了楚国大臣的妻子和女儿楚皇后。肆意侮辱,所以这引起了楚国的普遍愤怒,于是楚国各地的军民纷纷起来反吴。
但是,楚国的正规军已经被打残了。仅凭一己之力很难打败吴军收复失地,只好向其他诸侯借兵。楚昭王的大臣沈保胥不远万里来到秦国求师救楚。我很感动,写了《无衣》,后来流传千古。

沈宝旭“九坐九首”,“秦老爷出来”。
秦国一共派出战车500辆,战车1辆,铁甲兵3人,步兵72人,所以500辆战车是37500人,是一支强大的部队。
秦军与残存的抵抗楚军联手共同进攻吴军,那么吴军和孙吴会怎样呢?
在冀,秦楚联军第一次与吴军交战。吴军统帅何禄。结果吴军失败,何禄也负伤。在邑(今河南正阳),吴军统帅夫改,夫改败。更重要的是,秦楚联军挡在吴军面前,越国在后方进攻吴国的大本营。大势已去,秘密引军回国,自立为吴王。
禾禄得知后,立即率军回国夺取皇位,终于打败了夫盖,夫盖兵败投奔楚国。和鲁回国后,嘱咐伍子胥、孙吴、伯熙守卫楚国郢城。之前的战败,因为统帅是禾禄或者夫改,与孙吴关系不大,但是禾禄回国后,伍子胥统领吴军,孙吴和伍子胥是好朋友,所以孙吴有一个施展身手的地方,但战争的结果依然是惨败。
淮西之战,伍子胥、孙吴率领的吴军被秦楚联军大败,吴军尸横遍野。

楚军为了尽快追击吴军,在战场上焚烧了吴楚阵亡将士的白骨,才再次大败吴军。
《吴越春秋》:子胥、孙吴、白细柳,楚师在淮河,秦师打败吴师。楚子奇正要烧吴军,子熙说:“父兄大战,草木荒野,不收割,再烧,可否?”因爱而死?若有死,你必乘烟而起,助我一臂之力;若无知,何惜草中白骨而亡吴国?”遂焚烧大战,吴军大败。
至此,吴楚之战结束,吴楚双方都损失惨重。其中,孙武并没有表现出军人的风范。或许他没有指挥军队的权力,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参谋。或许是秦楚势力太强大,而吴军留在郢都的兵力太少……但也有一种可能,也就是说,孙武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束手无策面对秦楚联军。毕竟理论强不一定实践强。
吴楚之战后,史书上再无孙吴的记载。《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有“若张良、范蠡、孙吴都引在高处,不知往何处去”,那么孙吴将何去何从?
1、孙吴死于“焚尸之战”,根本没有逃回吴国。

由于孙武当时地位一般,没有什么名声,也不是名将,所以楚国将士不会理会孙武。
2.孙吴逃回吴国。归国后,居高临下,流落海外,病逝于吴国。东汉时有明确记载《越绝书》:今苏州相城区,“吴门外大墓,亦为吴王之客孙武之墓,入县十里”。说不定孙武就死在这里了。
3、《汉书·刑法志》说:“孙、吴、商、白诸弟子,前皆被屠,后有功亡。”孙吴逃回吴国,最后被杀而死。先是阖庐战败,选择孙吴背黑锅;二是伍子胥进谏,触怒夫差,遭殃。孙武作为伍子胥的朋友,可能会被夫差激怒而杀。
总的来说,从吴楚之战来看,孙吴并没有力挽狂澜,真正的指挥能力确实值得怀疑。如果看孙吴的名气和吴楚战争最后的惨败,孙吴很可能是第一个纸上谈兵的人。当然,即使孙武真的不善用兵,也无损于他的历史地位,反而会让人觉得更加真实。毕竟人无完人,孙武也是人,不是神。
参考资料:《史记》、《吴越春秋》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