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得以从质燕公子成为秦王,这真的是因为秦武王的遗诏?

[复制链接]
作者: 花前月下一樽芳酒 | 时间: 2024-5-19 14:47:30 | 历史|
0 38

3014

主题

3014

帖子

9042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042
发表于 2024-5-19 14:47:3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武王与秦昭襄王这对兄弟之间的关系,向来都是让人津津乐道的,在《大秦帝国之纵横》这部电视剧里,秦武王嬴荡与秦昭襄王嬴稷从小一起长大,兄弟二人的关系很是融洽。秦惠文王为了确保嫡长子嬴荡能够顺利即位,不惜将嬴稷送到遥远的燕国作为质子,而后,秦武王嬴荡在周王畿洛邑扛鼎受伤,在留下了传位嬴稷的遗诏之后,撒手人寰。樗里疾以及魏冉等人为了确保嬴稷的安全,暗中派人接过了滞留赵国的质燕公子嬴稷,将其立为了秦王。
可是,在历史上,秦昭襄王得以从一个质燕公子成为秦国的新君,这真的是因为秦武王的遗诏吗?

我们先来看看那段历史。
公元前307年初,秦武王以“车通三川,以窥周室”为由,派遣左丞相甘茂率领秦军进攻韩国重镇宜阳,在经过了数月的大战后,甘茂攻陷了宜阳城。八月,秦武王亲率大秦锐士前往宜阳与甘茂汇合,前往距离宜阳不远处的“圣地”——周王畿洛邑。
在这里,秦武王先是带兵闯入王宫,对周赧王一顿冷嘲热讽,随后又前往周王室的太庙,也就是供奉着象征天下的九鼎的地方。秦武王想要将周王室最后的尊严践踏,也为了向天下展示秦国的野心,便与大力士孟说比试力气,想要一试代表秦国所在地——雍州的龙文赤鼎(雍州鼎)之轻重,结果却因龙文赤鼎过重,砸伤了秦武王,当天晚上便绝膑而亡,时年二十三岁。
说到这,细心的看客就会发现一个问题,秦武王从扛鼎砸伤到绝膑而亡,不过短短半日时间,在这半日时间里,秦武王是否真的留下了遗诏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在秦武王绝膑而亡后,嬴稷在哪以及秦国当时的局势,看一看嬴稷是怎么得到秦王之位的呢。
首先,当时的嬴稷却是如《大秦帝国之纵横》中所演绎的那样,的的确确是一个质燕公子,至于为何成为质子,还是去到了当时与秦国八竿子打不着的燕国当质子,史书上并未有准确的记载,真正原因也不就得而知了。
要知道燕国从公元前318年开始便陷入了内乱之中,直到秦惠文王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前312年燕昭王即位之后,燕国内乱才得以平息。质子的作用无非就是增加互信,保持良好关系,却不说燕国和秦国中间还隔了个赵国,处于内乱之中,后来更是几近亡国的燕国,它有什么值得秦国派出质子的价值呢?
或许就如《大秦帝国之纵横》中所演绎的那样,是秦惠文王为嫡长子嬴荡保驾护航的一种措施吧。
如果秦武王嬴荡与嬴稷关系真的很亲密,会把王位传给嬴稷,那么为什么还要让弟弟嬴稷留在燕国过着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在异国他乡受着苦呢?

答案是否定的,秦武王嬴荡与秦昭襄王嬴稷兄弟二人的关系应当是好不到哪里去的。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不仅仅是上面说的那些,还有在后来,秦昭襄王即位之后,武王后便遭到驱逐,被迫回到了魏国。如果他们兄弟二人关系真的好,秦昭襄王难道不是应该善待嫂子,还会干出将嫂子驱逐回母国这样的事情吗?
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秦国的局势。
秦武王死后,宣太后芈八子推出了自己的小儿子公子芾,希望他能够得以继承王位,而惠文后则是推出了秦惠文王的庶长子公子壮(公子壮是秦惠文王庶长子,别被小说、电视剧带偏了!),希望他能够成为秦国新君。宣太后一方有樗里疾、魏冉等一批拥有实权的大臣支持,而惠文后一方则有地位特殊的秦国公族支持。经过一番龙争虎斗,掌握实权的宣太后一派压倒了惠文后一派,使得公子芾在这场权力之争中脱颖而出。

可就在这时,赵武灵王调集大军,趁秦国内讧之时,攻占秦国北方数座城池,并且摆出了一副大举入侵的势头,强行要求秦国改立质燕公子嬴稷为王。当时的秦国处于内讧之中,无力抵御如日中天的赵国进犯,只能被迫答应了赵武灵王的要求。就这样,十九岁的公子稷被立为秦王,是为秦昭襄王。
次年,公子壮不复秦昭襄王的统治,与秦国公室勾结,发动了叛乱,自号季君,因而这场叛乱也被称之为“季君之乱”。因魏冉等人早有准备,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息下去了,而秦国公室也因此受到重创,从此再也没有出现如樗里疾一般的公族辅政大臣。
试问,如若秦武王真的留有遗诏,秦国公族为何会跟随公子壮铤而走险,发动叛乱呢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