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昆曲这一“笑”,法国汉学家盛情相邀:请你们一定要多去巴黎

[复制链接]
作者: Veronika Kisluk | 时间: 2024-5-18 23:42:06 | 搞笑|
0 107

2955

主题

2955

帖子

8865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865
发表于 2024-5-18 23:42:0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5月17日下午,小河驿国际昆曲会客厅传来了一段昆曲唱腔,这是“和风曲韵——中法非遗文化交流”开场前的一个小插曲。
一身黑色中式短袖的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Joël Bellassen)一进到会客厅,看到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杨崑的昆曲剧照,就邀请她来了一段“笑”。

为什么要表演笑?
白乐桑说中国戏曲很有意思,“笑”本来就是开心的表达,但中国戏曲里就可以把喜怒哀乐都放进“笑”里,用不同的唱腔表现出来,赋予更多的含义。
他说自己一直记得几十年前自己带的一个汉语研究生,他就对汉语的“笑”很感兴趣,觉得比起西方语言,汉语不会那么单一,很立体。他就直接告诉学生,你得找个依据来论证这个观点,最后学生在戏曲里找到了。

“在国外最早有中文教学的就是法国,1814年,第一届的学生就有我的老师。”白乐桑慢悠悠地回忆说,自己在读大学的时候坚持选择冷门的汉语专业,就是看中了它和西方文化的强大差异性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因为读了汉语专业,他前前后后来了中国不下几百次,在这个过程中,他研究学习中国文化,在中法之间建起了一座文化桥梁。

和浙江京昆艺术中心的杨崑深入交流后,白乐桑被她现场的昆曲解读和演绎深深打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中国戏曲那么多宝贵的文化,应该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我感觉现在还是远远不够,今天你把戏曲分解了很多内容给我讲解,我觉得特别好,希望以后你们多来法国表演,并且多点机会到社区进学校,去给当地市民和学生做这样的传播,一半演绎一半解读。”
杨崑说自己也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她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2014年在法国的表演,整场曲目虽然没有字幕,但是演出一结束,全体起立鼓掌,谢幕整整持续了20分钟,“当时我就特别感动,我相信这些观众都用心听了,被我们打动了,才会一直鼓掌的,我也很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去给国际友人传递昆曲的美。”
浙江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吴优优告诉白乐桑:“其实中国国内对戏曲的文化传播,已经有了很多种方式,像您说的一半演绎一半解读的方式,在一些学校和社会课程、交流活动中也都有。最让我们开心的是,随着年轻演员以及年轻观众的增加,大家也都越来越看中戏曲的文化内涵表达和传播。所以,以后我们也需要争取更多机会,把这些多样的传播方式带到法国去,让法国的市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中国戏曲。”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