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深受秦惠文王器重的秦国大良造,为何最后却走上了抗秦之路

[复制链接]
作者: c9Pd7kV32fbH | 时间: 2024-5-18 17:05:04 | 历史|
0 47

3116

主题

3116

帖子

9348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48
发表于 2024-5-18 17:05:0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战国时期,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君临天下,但他的暴政导致百姓疾苦。在他的儿子秦二世胡亥执政时,情况更为恶化,仅十四年春秋,秦朝便灭亡。人们感叹千秋霸业兴于秦朝,亦亡于秦朝皇帝。

然而,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前,秦国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沉寂。从“春秋五霸”秦穆公开始,秦国奋发图治,谋划布局,广纳贤才。到了秦惠文王时期,更是达到了巅峰。
然而,在秦惠文王执政期间,发生了一桩令人费解的事情。

有一位人物先是离开自己的国家,投奔秦国。但没过几年,他竟然又返回了自己的国家,并联合其他国家攻打秦国。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若说秦惠文王上位后的三件大事,一是实施改革,推动了秦国实力的飞跃;二是成功攻打魏国;三是将“公”改为“王”,成为秦国历史上第一位君主。

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国力衰弱,多座城池被魏国夺取。秦孝公即位后,心愿是收复失地。然而,这个心愿最终成为了他的夙愿。秦惠文王在稳定国内局势后,决定攻打魏国。在公元前330年,秦惠文王率军攻打魏国,取得了大胜。

随后,秦军在秦惠文王的带领下,连续夺取了魏国的城池,几乎吞并整个魏国。
然而,此时六国为了自保、制衡秦国的实力,形成了合纵六国的同盟。

这是一个巧合吗?各国都有吞并野心,怎么可能如此齐心协力呢?其实,这背后有一个关键人物,即曾任秦国大良造的公孙衍。
公孙衍原是魏国人,但在魏国并未得到重用。

渴望实现抱负的他效仿商鞅,离开了魏国前往秦国。在秦国,他得到了秦惠文王的重用,并成为大良造。在第一次攻打魏国时,公孙衍带领军队的出色表现让他赢得了秦惠文王的信任。

然而,公孙衍在魏国同窗的游说下,心生动摇,最终回到了魏国。
回到魏国后,公孙衍被封为将军,并企图联合六国攻打秦国。然而,他的计划屡屡失败,魏国君主对他的失望逐渐加深。

公孙衍虽然成为魏国丞相,却无法施展才华。他的决定再次导致了失败,最终他的政治生涯黯然收场。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