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人尽皆知,但他的结局,却很凄惨

[复制链接]
作者: 如鲸向海 | 时间: 2024-5-18 05:17:07 | 历史|
0 111

3076

主题

3076

帖子

9228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228
发表于 2024-5-18 05:17:0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遂自荐的故事在我国已经是家喻户晓,其故事主人公更成为了历代史学家所推崇的对象。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晚景却非常凄凉,那么,毛遂本人的结局如何呢?毛遂自荐后,他又有什么样的经历呢?
毛遂是赵国平原君赵胜门下的一位门客,邯郸之战时毛遂脱颖而出。当时,秦国正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而秦将王陵也借着长平之战胜利的余威攻打赵都邯郸,在赵国生死存亡之际,平原君赵胜只能携带门客向其它国家求救。平原君赵胜在赴楚求救前打算选用二十位口齿流利的门客说服楚国出兵救赵,毛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举荐自己。
毛遂自荐的经过就不用提了,由于毛遂的救场,楚王最终答应了出兵的请求,于是在魏、楚、赵三国联军的打击下,秦军终于被赵国击退。
毛遂立有大功,其本人自然会深受平原君和赵王的信任,邯郸之战后不久,毛遂就被赵孝成王提拔任用,并被惯以上卿来称呼。像毛遂这样的人物,国君信任是必然的,可惜,令人大跌眼球的是,毛遂最后却自刎而死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邯郸之战后不久,赵国的世仇燕国就趁赵国衰弱之机攻打赵国,燕王派出了丞相栗腹领兵。栗腹是一个非常骄狂的人,其根本不把赵军放下眼里。前有长平、邯郸的损失,今天燕国又来发难,赵孝成王为难了,这时,正值赵国多事之秋,廉颇因为赵国内斗被赵王冷落,赵国遂陷入了无将可用的尴尬境地。

赵国无将统病,于是有人便提到了毛遂自荐的毛遂,赵王认为,毛遂既然能够说服楚王救赵,救必然有能力击退燕军,所以他便拜毛遂为帅,统领数万大军去抵御燕军。
赵孝成王命人找来了毛遂,并当面授其官爵,可惜,这些都被毛遂拒绝了,当毛遂听到自己要上阵统兵,遂坚决辞退。毛遂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毛遂是一代文士,并非上阵杀敌的大将,若我统兵,恐怕会误了赵国的大事,侥幸取胜尚可,若是失败了,将会给赵国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可惜,赵王还是没有听从毛遂的谏言。
一代文士,统兵上阵,的确有失风范,不过,毛遂为了赵国,也就不得不为之了。果不其然,毛遂在战场上是一败再败,赵军几乎被燕军全歼,后来,毛遂侥幸突围。毛遂身为名士,其自然受不了这样战败的屈辱,所以燕赵之战没多久,毛遂就自刎而死了。其死后,赵王才重新起用廉颇为将,并将燕军击退。
赵王一开始就犯了致命的错误,毛遂是辩士,并非为统兵大将,而赵王却偏偏倚重毛遂的短板。如此行径,赵军焉能不败。再说,毛遂对自己还是有所了解的,他拒绝担任赵将,也是为了赵国大局考虑,可惜,赵王刚愎自用,最终给赵国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如果赵王能充分发挥毛遂的长处,或许赵军还能取胜,不过,长平之战后的赵国已经江河日下,就算有毛遂这样的辩士,恐怕赵国衰败的结局也无法挽回了。不得不说,毛遂之死是赵国一手造成的后果。
一代名士,就这样死在了战场上面,的确令人痛心。毛遂自荐后,毛遂本人的确再也没有为赵国做出什么重大的贡献,邯郸之战后的第二年,毛遂就被派上了战场,这样本该担任国士,且有机会晋升为赵相的人,却匆匆战死,这不得不说是赵国的一大损失。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