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奇葩——稷下学宫

[复制链接]
作者: <逆流佳人身旁> | 时间: 2023-6-2 19:26:38 | 历史|
0 102

2940

主题

2940

帖子

8820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820
发表于 2023-6-2 19:26:3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此阶段的文化教育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其主要标志之一便是私人讲学的兴起,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以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对后世教育影响最大,为先秦教育史揭开了新的一页。随着当时社会的变革,国家官学教育逐渐的衰落,私学教育逐渐兴起。在此其中尤以稷下学宫最负盛名。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时期东方的文化教育中心,也是诸子百家争鸣的中心场所,因其建立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作为当时的教育机构,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是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的,综合发展了自春秋以来各国,各种学派,各种私学的长处。一时成为当时的国家智囊团机构。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大致有如下几点:
首先,思想和学术自由发展。稷下学宫采取的是兼容并包,择其善者而从之的政策。齐王鼓励学者们大胆的阐述自己的理论主张,对时政可以任意批评以供给齐王参考。齐王既不独尊某家某派,也不排斥某家某派,虽然说各家各派在稷下学宫都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但是没有任何一家能够有绝对统治的地位。各学派要使自己的学说得到公认,不得不通过公开的辩论,以理服人,不得不发展自己一派的思想理论,这样就活跃了各家思想。诸如我们最熟悉的孟子就在此宣传过震撼人心的“民贵君轻”的思想,阴阳家邹衍在此提出“大九州”的地理学说。

其次:教师待遇优厚。战国时期,齐国国力雄厚,农商并重,齐王创办稷下学宫吸贤纳才为国效力,凡是来学宫授业的学者们都得到了齐王的厚待。在人数越来越多的时候,齐王又根据稷下学者们的学术思想水平,名望资历分成等级,按照等级给予俸禄,如上卿、卿、上大夫、大夫等,这些学者的弟子们也都受到了特殊的待遇。
第三:学无常师。稷下学宫兼容各家各派,但是对天下名士,都实行游学讲学自由的方针。当时来学宫的,既有个别游学,也有集团游学的情况。可以随时请求加入,也可以随时请求告退,不受任何限制。学生听讲,可以跟随一个先生学习,也可以跟随其他先生学习。这种灵活的制度使得学生有机会接触各家各派的思想,打破了学术交流的界限,大大扩宽了学生的思维和眼界。
第四: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从尊敬师长到敬德修业,从饮食起居到衣着仪表,从课堂授课到课后复习都有严格的规定,“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出入恭敬,如见宾客。危坐乡师,颜色毋作”、“先生既息,各就其友,相切相磋,各长其仪”。《弟子职》中对学生管理的思想对于后世的学校教育影响甚大,开创了教育界的典范。

后来由于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大变革。稷下学宫随着齐国的灭亡而不复存在,其存在前后长达150多年,创办之早、历时之长、规模之大,在中国教育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它促成了诸子百家的发展和融合,如黄老学派,阴阳学派以及荀子的儒家学派等都是在稷下学宫里产生的。一些伟大作品诸如《荀子》、《管子》、《晏子春秋》等都是成书于稷下。学宫的师生大多是战国的名士,他们既无政事上的烦劳,也没有物质上的后顾之忧,一心一意的传道授业,坚信自己的理论主张,保持思想的独立性和人格尊严,绝不迎合齐王的喜恶而发表投机性的言论。学宫的先生在教学方式上,鼓励学生自由听讲,自由参加辩论,活跃他们的思维。有名的“性善论、性恶论的争辩”、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等出自于稷下。后续会给大家介绍具体的各家学术思想的精华。
稷下学宫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但是在教育史上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虽为齐国官办,但是却开创了私学教育的顶峰,它博采众长,容纳各家各派的理论学说,不偏见,不独尊。让每一家的思想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互相融合发展的同时又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这对于今时之日的我们更应该有所借鉴,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周围环境中不同生命的表达方式和思想呈现,给与认可和肯定。(文/文喜)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