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明明是被诬陷冤枉而死,为何后世的历任秦王不给商鞅平反?

[复制链接]
作者: TerryMef | 时间: 2023-6-2 19:43:50 | 历史|
0 95

2924

主题

2924

帖子

8780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780
发表于 2023-6-2 19:43:5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古以来,法家在强国一途上是最有发言权的,不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其他文明,在每一个强大的时期,几乎都能看到“法家思想”的影子,而法家思想从宏观层面概括来讲,那就是强国弱民,所以法家的强国之法,也注定是“疏民之术”。
每每经过法家的洗礼,都难免被百姓评价一句:
毫无“人性”!

而商鞅,就是这句话的最大代表者。
商鞅变法,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序列较高的经济和政治改革的重要事件,它为后来的秦朝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这次变法也是被后世人认为十分成功,在后世的变法家眼中,商鞅的伟大就是精准地抓住了“富国强兵”的目标,正确地指导了变法的方向。
关于商鞅的变法思想,其实可以总结为三点:
一:顺应时势、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促进基层百姓的生产积极性。
二:提倡绝对严厉的刑治或法治。
三:弱民强国,中央集权,让统治者变得至高无上。
在商鞅之前,并不是没有法家主导的变法,著名的“李悝变法”就让魏国强盛起来,而李悝变法中,充斥着很多“不可思议”的思想,譬如削弱贵族地位,肃清国家财政经济,譬如严法镇压不安分的百姓,使百姓回到正常的生产轨迹中。
这种种不可思议的改革,事实上又是周代后期强国的一种趋势,以往以礼治国的办法已经腐朽了,讲究实际的法,那显然更加适合。

所以商鞅的变法乃是从历史的发展趋势出发,商鞅明白变法改革如果不符合绝大多数百姓和阶层的利益愿望,是不能成功的。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疑惑,前面不是说商鞅的变法乃是“弱民之术”吗,怎么一下子又符合绝大多数百姓的利益了呢?
其实商鞅变法的“弱民”,主要是体现在法治和思想上,如果就生活和经济而言,商鞅的变法其实是促进了基层百姓的生活质量发展的。
他深刻分析了当时秦国基层百姓具体的情势,明确了变法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这些政策,让商鞅被百姓们“诟病不已”。
首先,商鞅禁止百姓们接受新的文化思想,他强调要让农民百姓“回归”自己该做的事情,那便是一心种田,为此,商鞅阻隔了那些周游天下的思想家在秦国传播文化,实行政策上的信息茧房。
其次,商鞅还要求所有的娱乐性场所要关闭,禁止百姓用业余的时间去玩乐,为的就是延长生产的时间。
关于前两点,商鞅的核心思想是“贫者使以刑则富”。
因为在他看来,国家和百姓的贫困都是由于百姓没有努力,没有拼尽全力从事农业生产造成的结果,说白了,就是还不够拼命。

因此他要通过刑罚来鼓励百姓努力从事农业生产。
而他这种观点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只不过靠着秦孝公的支持,他毫不动摇地坚持了下去,最终获得了成功罢了。
最后,商鞅出台了强力的社会维稳政策,具体落实就是严苛的律法,譬如百姓之间发生口角或者是斗殴,那么就要处以严刑,这也是弱民之术的核心所在,当一种高压在基层社会发生作用时,那么社会的秩序就会得到很好的保障。
在客观角度来说,这些变法都很肯定的地保证了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可在百姓们的主观角度来看,商鞅“扼杀”了他们的一切思想和休闲活动,所以在内心里,他们是厌恶商鞅的。
这也是商鞅的成功之处,他看似“逆天而行”,事实上是在整个礼法崩溃之后的顺应时势,他也不拘泥于古代礼法,而是采用法治来管理国家,强化了政府的权威。
商鞅正是因为认识到土地私有是发展生产力和富国强兵的关键,因此推行了土地私有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只不过他所强调的富国强兵的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民的精神和思想活动,过于追求国家的战争力量,这也与治国理念中的以民为本不符。

在和基层百姓形成了对立局面后,商鞅还没完,他又紧接着“得罪”另一个重要的群体,那就是权贵阶级。
权贵阶级的包括范围很广,上至国家的王室宗亲,下至靠着祖上功劳从而世袭的大夫,甚至是一些免税,免徭役的士大夫后裔,而这个群体在人口基数并不庞大的秦国,简直对秦国的经济造成了致命打击。
为了消灭这种弊端,商鞅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彻底宣告秦国贵族世袭罔替的结束。
所以商鞅在变法的时候也迎来了权贵阶层最猛烈的攻击和反对,但即便如此,商鞅仍是不为浮议所动,即便在推行变法时,遭到了各方面的反对,但他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自己的改革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是没有大人物跳出来反对商鞅,譬如秦孝公的太子就跳出来公然犯法,和商鞅唱反调,而商鞅顶着压力也要把太子进行“处罚”,虽然后来是找太子的老师代替受过了,可商鞅不为权贵扰法的精神,注定了他的成功。
其实商鞅变法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他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
奴隶制的废除,毫无疑问直接触犯了一些上层旧贵族的利益,因为奴隶的产生背后,意味着贵族对他们的剥削,奴隶多做一些,贵族就可以少做一些,久而久之,就不仅仅是劳动力上的剥削,还有经济和思想上的剥削,可奴隶消失了,都变回百姓去种田了,那么贵族还能是贵族吗?

可即便贵族不满意又如何,面对不同的意见,商鞅毫不犹豫地进行打击,他采取了专政的手段,以保证其变法改革政策的推行。这些行为都反映了在商鞅变法期间,统治者和贵族阶级的益对立性。
试想,一个既得罪了百姓又得罪了贵族的政治家,他完全是靠着“君权”的保护才活着,那么一旦这个保护他的君倒台了,他的安危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当秦孝公去世后,商鞅的“末日”就正式到来了。
秦孝公在位的后期,商鞅彻底将秦国“带飞”,虽然百姓们敢怒不敢言,但商鞅推动的“军功二十等爵制”,却让百姓们有了上升的渠道,不管怎么说,普通人靠拼命终有向上攀爬的机会,所以秦国在一种内部矛盾被压制的荒诞背景下,一下子超越了其他强国。
在军事上,商鞅还收复了此前丢掉的土地以及开疆拓土,他被秦孝公封为“商君”,正是因为他在领土上有着巨大的贡献,所以在秦孝公病重之后,商鞅获得了秦国的大权,成为了秦国的“摄政王”,虽然不至于达到篡位的地步,可他的风头一时两无。
但俗话说,一个没有根基的人,他爬得越高,摔的时候也越惨,因此秦孝公去世后,商鞅开始被贵族报复了。
太子成为了秦惠文王,太子的老师终于有了机会找回场子,你商鞅不是权势滔天,不是变法全能吗,那么接下来就诬告你意图谋反,看看谁能给你辩护,再看看谁能来救你。

果不其然,当太子的老师公子虔诬告了商鞅后,几乎整个天下人都默认了商鞅的罪行,说白了,商鞅到底有没有犯这个罪,大家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大家都想着看商鞅倒霉,因为不论是百姓还是贵族,对商鞅都只有厌恶,虽然有百姓因为商鞅的变法得以成为新贵族,可更多的还是那些失去了思想自由的普通百姓,他们巴不得商鞅遭殃。
当秦惠文王下令追捕商鞅时,可谓是“人人得而诛之”,而商鞅跑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没人敢收留他,为了博得一线生机,商鞅跑回自己的“封地”组织起那数量少得可怜的子民,真的准备造反,因为这是他唯一的机会。
可商鞅的军队又怎么可能打得过被他辛辛苦苦组织起来的朝廷大军,没打几场正规的战斗,商鞅就被杀死了,商鞅被杀后,秦惠文王对此还不满意,非要将商鞅的尸体拉回都城“分尸”,这一招就是做样子给百姓和贵族们看的,为的就是让大家看着商鞅伏诛然后拍手称快。
秦惠文王是转移矛盾的一把好手,只不过有点废商鞅。
即便秦惠文王以这么极端的方式处决了商鞅,可秦惠文王却还是老老实实地继续实行商鞅的变法,当秦惠文王坐上了秦国国君之位后,他就明白了商鞅变法的真正受益者是国君,而不是什么商鞅,所以商鞅要死,变法也需要继续。

后来秦惠文王又“查出”公子虔诬陷商鞅,就把一群诬陷商鞅的人全部处决了,秦惠文王以这个方式肃清朝堂势力,在一些人看来秦惠文王估计就快要为商鞅平反了,可除掉了公子虔等人后,秦惠文王就没动静了,他并不准备为商鞅平反。
不仅是秦惠文王,后来的几代国君都是如此,甚至对商鞅这个人都是“缄口不谈”。
事实上,秦国内部对于商鞅会如此并不奇怪,还是前面所说的,商鞅得罪了很多人,而为一个人平反,前提是有人觉得冤那才存在平反的意义,可如果没人觉得商鞅冤屈呢,那么还有平反的意义吗?
甚至说,根本没人希望给商鞅平反,假如秦国国君还平反了,反而会弄巧成拙。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