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风光无限的齐国,是怎么被五国打到只剩下两座城池的?

[复制链接]
作者: 指上菁芜 | 时间: 2023-6-2 19:55:24 | 历史|
0 20

2887

主题

2887

帖子

8661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661
发表于 2023-6-2 19:55:2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秋时期风光无限的齐国,是怎么被五国打到只剩下两座城池的?

战国时期,巅峰时期的齐国风光无限,却最终因为骄傲自满,在一瞬之间被打的几乎“国破家亡”,成了战国时期最大的“黑天鹅事件”。
在这场战争之中,燕国国君和将领的所作所为,称得上一声“高明”。
1.缘起

之前燕国曾因为“王位继承”问题,发生了严重的内乱。
齐国瞅准机会,趁机讨伐燕国,不仅在燕国的境内肆意烧杀抢掠,还打到了燕国的国度,把燕国打的几乎灭了国。
因此,燕昭王对这个害得自己到如此下场的国家恨之入骨。
为了复仇,燕昭王可谓是付出了所有。

(1).打铁还需自身硬

为了能够完成对齐国的复仇,燕昭王励精图治,对于国家大事全部都是亲力亲为。
而且在招揽人才方面,燕昭王也是不遗余力,求贤若渴。
使得后来的名将乐毅、辛剧等人都来到了燕国,让燕国出现了人才济济的局面。
之后,在乐毅等人的帮助下,燕昭王进行军事改革,使得燕国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依靠着这支军队,燕昭王将东胡打了个落花流水,让燕国的疆土向东北地区拓展了千里。
之后的燕国坐拥渔阳、辽东、辽西、上谷、右北平等地区成为了战国时期真正的大国。

虽然这个时期的燕国国富民强,但比起老牌强国齐国来说,还有一段距离。
因此燕国还需要“帮助”。
(2).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

当时的齐国,其实外交条件很好,因为他们有一个人,名叫孟尝君。
此人曾经联合诸侯国合力攻秦,给予了秦国很大的麻烦,因此在各个诸侯国中拥有很高的“人气”。
部下过于耀眼,盖过了自己的风头,是每一个国君都不想要看到的。
因此齐湣王就很怨恨孟尝君,在“劫王”行动失败之后,孟尝君与齐湣王更是撕破了脸皮。
最终,孟尝君被迫退出了齐国的政治舞台。

但孟尝君此人才华很高,所以立刻在魏国得到了一份offer,成为了魏国的“相”。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燕昭王主动向孟尝君示好,并结成了政治联盟。
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齐国。
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要想联合大家一致对外,那么就必须让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敌人。
如果没有,那就制造一个。
为了激发诸侯国对齐国的不满,燕昭王决定怂恿齐国“灭宋”。
虽然当时的宋国国力已经衰弱,但仍然算得上是一个中等诸侯国。
而且他们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所有诸侯国都梦寐以求的地方。

如果哪一个国家想要独吞这个地方,那么他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大家的围攻。
因此,“鼓动齐国犯错,进攻宋国”,成为了燕国最想要做的事情。
之后燕昭王还是害怕齐国不够“冲动”,主动提出愿意出动两万燕国军士,支持齐国成就(灭宋)霸业。
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齐国两次出兵“讨伐宋国”,均以失败告终。
秦国和其他诸侯国反应更是极为强烈,不断对齐国施加压力。
但齐王还是一意孤行,并与秦国签订协议:齐国不干涉秦国伐魏,秦国不掺和齐国灭宋。
然后齐国的噩梦就开始了。

3.五国联合局面的形成

最开始的国际局势对齐国非常友好,因为老牌强国魏国和楚国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导致他们雄风不再。
只有秦国和齐国还在“威武霸气”,所以两国还达成了协议:联合在一起,成为“东、西帝”。
这两个大国小算盘打的很好,其他的诸侯国可就不开心了,因此“齐秦不睦,天下无事”的论调开始大行其道。
为了拆散这两个“超级大国”的联合,“宋国”就成了最大的“倒霉蛋”。

因为齐国对宋国早就垂涎已久,但秦国对此却坚决反对。
之后燕国老苏(一说是“苏秦”,一说为“苏代”)出使秦国,在他“三寸不烂之舌”的游说之下,秦国选择了和齐国彻底闹掰。
4.轻视燕国,是齐国陷入万劫不复的主要原因。

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了让齐国“万劫不复”,燕昭王可谓是第二个“卧薪尝胆”主人公。

在燕国派两万军队帮助齐国讨伐宋国不利之后,齐国竟然过河拆桥,单方面杀掉了燕军将领,并和宋国讲和。
面对齐国“过河拆桥”的做法,燕昭王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派人前来给齐湣王道歉:都是我们的错,让您心情这么不好,实在万分抱歉。
这件事情之后,齐国彻底放下了对燕国的戒备,这是齐国最大的错误。
《吕氏春秋》更是犀利的认为:这是齐国错误的根源,也是他们最大的失利。

后来在面对“伐宋”失利的局面之后,齐国不断从齐燕边境调兵遣将,给了燕国机会。
而且燕昭王真的把“卧薪尝胆”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后来秦国主张“五国攻齐”的时候,最希望看到这个局面的燕昭王竟然“推三阻四”,在秦国使臣的一再催促之下才答应了这一要求。
5.齐国的“一败涂地”

正所谓“天要让其亡,必先让其狂”,这句话用在齐国的身上简直一点也不为过。
齐国灭宋之后,齐王飘到不行了,甚至连所有诸侯国都不放在眼里。

齐国的过分嚣张让所有人都看不下去了,因此秦国主动跑出来,挑起了大梁:联合攻齐。
这个号召虽然符合诸侯国的利益,但由于他们之前刚联合伐秦,现在又要联合敌人,多少有点抹不开面子。
好在燕国又开始了发力。
齐国的“相”老苏,是燕国的卧底,他一方面在替燕国说好话,一方面又在割裂赵、齐之间的关系。
PS: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军队战斗力空前增强,而赵国的“相”李兑是一个“亲齐”派。

如果这个时候,两国联合起来,大家仍然不好打。
但在老苏的不懈努力下,赵国和齐国的关系也出现了紧张。
而且老苏的能力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他竟然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了齐国军事上的最高指挥者。
五国决定伐齐之后,秦国率先出兵,攻打河东。
之后燕国紧随其后,为了抵抗燕国,苏代毛遂自荐,领兵出征。
之后在苏代的“英明指挥”下,齐军顺利全军覆没,四万多齐军还剩下个零头。

这让三次攻宋,两次败秦、燕的齐国雪上加霜,不仅兵员消耗极大,对士气更是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打击。
在济西之战中,齐国大败,并且是“一败涂地”。
早在战前,齐湣王就看出了齐军士气出现了问题,于是他威胁主将触子:作战失利,危及全家。
一旦作战失败,触子的全家都要跟着遭殃。
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受到威胁地触子一怒之下在交战最激烈的时刻鸣金收兵,并且丢下大军,独自逃跑。

最终齐军全面溃败。
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齐军继续收拾残局,由达子率军继续作战。
达子也看到了军心的问题,希望齐王可以犒劳三军,从而稳定一下军心。
但齐王认为他这是趁机想捞些好处,所以不仅拒绝了他的提议,还把他大骂了一顿。
最终,达子的军队刚到战场上就被打了个大败。
五国联军乘胜追击,将齐军的主力尽数歼灭在了战场上。
齐国在这里主要有两个问题。

其一、军事上
主将与齐王矛盾过大,其实双方都看出了齐军士气出现了问题,但沟通上实在是太失败了。
齐王为了恢复士气,选择胁迫触子;达子为了恢复士气,选择了“加钱”。
但这些努力全部都宣告了失败,导致了齐国作战全部失利。
其二、政治上
由于齐王心胸狭窄,与德高望重的孟尝君发生了严重的“纠纷”,导致齐国政局不稳,许多贵族都不满。

之后的“穷兵黩武”,更是加重了齐国人民的负担。
齐国不断与各国开战,损失严重,早就已经疲惫不堪。
但齐王不仅没有安慰他们,反而压榨、压迫他们,齐国君臣不合,失败也成了必然的选择。
6.齐国“灭国”经过
济西之战以后,齐国基本上已经“全面崩溃”了。

(1).缺乏天险
之前的各国势力合力攻秦,但却从没有伤到秦国的根本。
为什么?
就是因为有天险函谷关的存在,秦国军事失利之后,他们可以选择退守函谷关,保全自己。
但齐国就不一样了,山东属于东部平原地带,除了中间有一点丘陵之外,其余地区全都是平原。
这些一片坦途的地势根本不可能作为战略要地,据险而守。
因此齐国才出现了乐毅一鼓作气打了一遍,然后田单复国又打了一遍的“神奇景象”。
这个时期的齐国就好像一面墙,经过了两次的粉刷。

(2).乐毅的出色个人能力

联军作战,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利益协调
在分赃时刻,由于分配不均,出现问题,甚至大打出手的现象屡见不鲜。
但在联军分成果的时候,作为盟军主帅的乐毅表现出了出色的政治天分。
第一步:犒劳秦、韩两国
这两个国家与齐国相距太远,因此即便分得了土地,治理成本也很高昂。
所以乐毅给了他们非常高的报酬,让他们可以衣锦还乡。
第二部:分工明确
赵国占领中山的土地,燕国进攻齐国本土,而魏国则攻占原来宋国的土地。
乐毅用明确的分工,让诸侯国都取得了自己满意的东西。
所以,当燕国独吞齐国这块土地的时候,没有一个诸侯国站出来说一个“不”字。
这是春秋战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出色的外交奇迹。
乐毅不仅打仗厉害,政治能力也很是惊人。
济西之战结束后,燕将辛剧认为:齐国庞大,无法攻灭,占据一点边境地区就可以了,没必要“死磕”。
乐毅否定了他的观点,当时的齐国政局动荡,统治者失去了民心。
在这个时候发动致命一击,会对对方造成最残酷的后果,甚至出现内乱。
一旦齐国安抚住了人民,稳定了政局,他们一定会对燕国进行报复,燕国绝对连“苦茶子”都保不住。

后来事实证明情况也如同乐毅想象的那样。
燕军集中优势兵力攻占临淄之后,分兵五路,在短短半年内占领了齐国超过90%的土地。
齐国由此爆发了极为严重的内乱,楚国假装救援,实则趁机杀死了齐湣王,让齐国的混乱加剧。
(3).乐毅的出色洞察人心能力


想要完全吞并齐国,靠武力是不现实的,因此还需要心理战。
为了争取齐国的民心,乐毅也算是“煞费苦心”。
其一、不允许军队抢夺百姓。
其二、稳定齐国政治,恢复齐桓公时期的法令。
其三、对齐桓公、管仲等齐国先贤进行祭拜,获得认可。
其四、用燕国二十多个城邑的利益贿赂齐国贵族。
其五、将齐国与燕国联系在一起,授予一百三十五名齐国贵族以燕国爵位。

在多重施压之下,弱小的燕国最终实现了“逆天改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
只可惜,就在乐毅功成名就的时候,燕昭王不幸去世,继位的燕王不再信任乐毅,临阵换将,导致乐毅的“十年辛苦”毁于一旦。
乐毅搞定了对手,安抚了盟友,战胜了敌军,稳定了政治。
可就是没有搞定自己的国君,真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