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笔记
生活
美食养生
求职招聘
新闻
时光记忆
恋恋爱
科技
电脑
手机
其他
文化
读书
历史
心得
艺术
汽车
旅游娱乐
NBA
自驾游
徒步骑行
明星八卦
旅了个游
搞笑
游记攻略
美景分享
随手拍
城市风光
英语
英语家园
英语学习
每日一句
夜读听书
搜索
快捷导航
登录
注册
ဆ
热搜词
活动
交友
discuz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文化
+关注
+发表新主题
鲁迅:恩师藤野先生,我永志难忘!藤野:鲁迅是谁?那个中等生?
[复制链接]
作者:
螢窗夜話
|
时间: 2022-6-24 11:30:51
|
读书
|
0
56
螢窗夜話
当前离线
积分
5436
窥视卡
雷达卡
螢窗夜話
1812
主题
1812
帖子
5436
积分
研究生
研究生, 积分 54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64 积分
研究生, 积分 54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64 积分
积分
5436
发消息
发表于 2022-6-24 11: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这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真正的富有并非是手上拿捏着多少令人艳羡的财富,而真正的崛起也绝非是拥有多少先进的武器,一个民族的富有来自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坚定的文化自信,而民族的崛起则更需要在灵魂上足够坚强,能够冲破无论来自何方的阻拦,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光明的未来。
鲁迅先生,在那个血泪飘摇的年代里,用一支笔化作了直击心灵的武器,不仅仅唤醒了当时的麻木大众,更是在如今的新时代里同样具有着使人警醒的力量。
在他的笔下,隐藏在社会和人群之中的污垢被尖锐的笔触描绘,因此如《孔乙己》和《阿Q正传》这样的小说具有着浓浓的讽刺意味。
但与此同时,鲁迅先生又具有着温情的一面,他怀着饱满的怀念之情写下了《藤野先生》纪念着曾经在日本留学时所遇到的那位老师。这位藤野先生究竟是何来历呢?鲁迅如此怀念他,他又是否还记得这个中国学生?他们之后的岁月中还存在交际吗?
难捱的留学生涯
鲁迅出生于1881年的浙江省绍兴城,那个时候家境虽不说富裕,但在当时而言还算尚可。在11岁那一年,他进入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老先生,这段经历还曾被他在后来的岁月中写入那篇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中。
在文章里,鲁迅用简略却又生动的文字描绘了百草园的“趣味”以及三味书屋的“陈腐”,在那个黑暗混乱的时代之下,摇摇欲坠的清朝政府连带着整个社会都充斥着临死前的恶臭,连幼年时的鲁迅都于朦胧之中有所感受。
随后在鲁迅进入三味书屋的第二年,因为家中祖父下狱以及父亲得了重病,家中光景迅速败落了下来,鲁迅开始度过一段艰难且尤为深刻的成长经历。
因为频繁出入药铺,尚且还稚嫩的他遭受了旁人的冷眼,而那用人血馒头治病的方式也化作一缕散不去的阴霾钻入他内心深处,此后的岁月里始终散发着彻骨的冷气。
那个时候的鲁迅,承受着家庭与社会的苦难,渐渐开始将满腔的情绪记载在日记之中,并且在之后的求学路上砥砺前行。
从江南水师学堂到矿务铁路学堂,顺利毕业之后因为成绩优异,鲁迅获得了先去日本公费留学的名额,在1904年通过日语速成班之后到达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就读。
但是那个年代里,在日本留学并非是一段能够令人愉快的经历,对于鲁迅而言尤其如此。
独自一人身处异国他乡,无论是语言还是衣食住行上都拥有着与当地人相当大的隔阂,因此一开始也吃了不少苦头,居住过在冬季彻骨寒凉的住所,还因为种种原因搬家数次,每日吃食寡淡,还“每日都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如果说在生活方面存在着诸多需要忍受的地方,那么在精神层面无论是心境还是对民族国家未来的展望,鲁迅都陷入了几近颓然的悲哀之中。
或许被列强欺压,军阀割据乱战还并非是当时民族危亡的最核心原因,那围观着日本人屠杀革命者,甚至僵着脸拍手鼓掌的麻木的中国人才是亡国最深层的根源,一个民族一旦被麻木所裹挟,最终便宛若是枯死的枝干,甚至无需外力,会在岁月侵蚀下风化为灰烬。
面对着那些每日盘着辫子浑噩度日地同为中国人留学生,经受着当时大多数日本人的模式与冷眼,鲁迅沉下心投入到学业之中,却因为语言等原因始终徘徊在中游,难以被老师和同学所注意。
师生情谊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鲁迅在解剖学的课程上遇到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全名为藤野严九郎,在小学时便跟随着老师学习过汉字,在仙台授课时他也不过才27岁左右的年纪,并不比鲁迅大多少,或许也正是因为年轻且刚开始授课,藤野先生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的同时,还会去了解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上是否遇到困难。
因此,旁人都未曾关注过的鲁迅便引起了藤野先生的注意,他主动让鲁迅抄写自己的讲义,甚至每周都要求讲义上交,由他一点点用红笔标记改错,在解剖实习的时候,藤野先生还会担忧鲁迅会因为中国人敬畏鬼神而不敢动手。
因为有藤野先生这样细致的教授,再加上鲁迅对于课程的投入和努力,他的成绩渐渐从中游被提了上去,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质疑和污蔑。
许多日本学生不肯相信鲁迅这个中国留学生能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便干脆一边给鲁迅递诸如“你悔改!”这样没头没尾的信,一边传起了有教员给鲁迅泄露考试题这样的谣言。
这件事虽然在藤野先生以及鲁迅和几个同学的努力下平息了,但这件事却仍如一把尖刀刺入了鲁迅的内心,他深切地感受到了,当国家羸弱时,人民将会承受着多少本不该承受的欺辱与威压,被扣上同样卑微低贱的名头。
在之后的岁月里,鲁迅极少谈及在日本的经历,对待日本的态度也几乎是冷漠的。那犹如深海一般每日拍在他心头的悲哀,成为了梦境里刺刀上冰冷的血渍,对麻木者的怒其不争,对奚落者的批判与蔑视,以及那屠杀者残忍的笑容,让鲁迅始终对日本没有什么好感。
这位在生活与学业上都给予了诸多帮助的藤野先生也成为了那冷漠之中仅剩的一点暖意。
多年未见
1906年,在看了那部中国人围观屠杀现场甚至鼓掌欢呼的影片之后,鲁迅内心积攒的愤怒与悲哀终于犹如火山那般爆发了。
学习医术,固然能够拯救人的生命,但那麻木得几乎冷漠的灵魂需要什么样的灵丹妙药来拯救?那甘愿在无门无窗的房子里闷死的人应该用什么去挽救?在那个时候起,鲁迅终于下定了决心,要放弃自己的学业去拿笔,弃医从文。
面对鲁迅的抉择,藤野先生是惋惜的,但他却依旧尊重学生的选择,在离别时甚至给了鲁迅一张自己的照片,背后还写着“惜别”二字。
临别前,藤野先生还嘱咐鲁迅,希望他也能寄来一张照片,以供彼此之间长久的怀念。但是或许人与人之间,便犹如无数条方向不同的线,在短暂的相交之后便各自远远离去,鲁迅在回国之后许久没有机会拍照,内心的愧疚以及手头上的事务也令他没能及时寄出来往的书信,两个人便从此之间失去了联系,一别竟是永久。
穿越空间与时间的怀念
随后的岁月里,鲁迅始终将藤野先生的照片放在书桌对面,用以在颓然时鼓舞内心,甚至后来用怀念且温情的笔触写下了《藤野先生》一文。
而藤野先生在后来的人生中又经历了什么呢?他因为学历不够,在学府合并为帝国医科大学后被迫“离职”,转而回到故乡开了个私人诊所。
狂热的军国主义像是一股无形的海啸,在整个日本社会掀起了战争的浪潮,而藤野先生却并未被军国主义所洗脑,他一直在尝试着为反战而奔走,这样的政治态度令他遭受了诸多影响。
在1936年,鲁迅因病逝世的消息传到了日本,当藤野先生得知自己的学生周树人便是鲁迅之后,他未能想到当年那个中等生竟已成了有名的文学家,脑海之中再一次回忆起了那个其貌不扬的学生的模样来。
多年未见,再得到消息竟是生死相隔,藤野先生静静看着那张由记者交给他的鲁迅的照片,怀着郑重地心情写下了《谨忆周树人君》,刊登在了报纸上。
小结:
“一期一会,世当珍惜。”在日本留学的那段经历,对鲁迅而言并没有多少愉悦与温暖,但与藤野先生的师生情谊却潜移默化地感染到了他的内心,令他后来的人生始终怀念着。
而藤野先生同样也还记得这位来自中国的学生,虽然他的记忆之中仅仅只剩下鲁迅并不算特别出色的医科成绩,但那交流之间的师生情谊,却穿过国籍民族与时间空间的阻隔,在冥冥之中有所回响。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新帖
回复
楼主新帖
家长都知道平行志愿,可平行志愿到底是如何让孩子无法录取呢?
两周相交的历史背景诞生了最精彩的春秋早期玉器
等一个华丽的转身
为什么说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秦灭六国之后,为何会有“秦灭六国,楚最无罪”的说法?
24小时热门
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