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笔记
生活
美食养生
求职招聘
新闻
时光记忆
恋恋爱
科技
电脑
手机
其他
文化
读书
历史
心得
艺术
汽车
旅游娱乐
NBA
自驾游
徒步骑行
明星八卦
旅了个游
搞笑
游记攻略
美景分享
随手拍
城市风光
英语
英语家园
英语学习
每日一句
夜读听书
搜索
快捷导航
登录
注册
ဆ
热搜词
活动
交友
discuz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文化
+关注
+发表新主题
在王国维的眼中,小说创作的主体忠实又阅世,创作过程叙事又抒情
[复制链接]
作者:
拨云见日
|
时间: 2022-6-24 10:20:04
|
艺术
|
0
67
拨云见日
当前离线
积分
5641
窥视卡
雷达卡
拨云见日
1877
主题
1877
帖子
5641
积分
研究生
研究生, 积分 56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59 积分
研究生, 积分 56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59 积分
积分
56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22-6-24 10: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王国维现存的专著、论文、书信等,涉及了诗、词、戏曲、小说等多文体的专门研究,有的是系统的理论,有的是证论结合,有的是零星的涉及,这些点滴的汇聚体现王国维极为丰富的文体观。作为一名大学问家,或许他在诗、词、戏曲领域的成就过于突出、光环过于耀眼,以至于学者们忽视了为数不多却也极为宝贵的小说研究。
小说创作主体应当具有“忠实”与“阅世”基本能力素养;小说创作过程中需要兼顾叙事性与抒情性两种倾向;小说创作时应当注重“描写人格”;小说作品中所呈现的“乐天”精神与“悲剧”精神值得探讨。
王国维的小说文体创作主体理论
一 小说创作主体素养论
专门的文学家为文学而创作,有着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们会对自己的创作负责,会始终忠实于文学。
专门的文学家不会因为生活而妥协创作,不会因为名利的诱惑而去忙忙碌碌,他们更多的是初心、热爱与敬畏,将源源不断的热情注入到无限的文学创作之中。
同时,在王国维的非功利纯文学观中,他认为“舖綴的文学”是为了谋求私利,并不是真正的文学,他反对文学成为任何政治形式的工具或者成为个人追名逐利的手段。他主张文学应该具有自主性,要去除模仿伪造,保留实;要摒弃劝善惩恶等目的,以体现其独立意义和价值为重。
小说家在创作时,既要大到对一切的人、事“忠实”,也要小到对涉及的一草一木“忠实”,总而言之,是对生活的忠实,对小说内容的忠实。那么,如何做到忠实呢?这就需要小说家去阅世。
阅世,也就是说去经历世事。只有真切而又深入的阅世,才能发现材料的丰富和富于变化,这是拘泥于书本或者偏安于一隅所不能满足的。阅世的过程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古今凡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境界”说又有着共通之处。
在生活中忠实地阅遍了人事,积累了材料,吸收了前人的经验,创作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想法和顿悟,也在不经意中,迸发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二 小说创作的叙事性与抒情性倾向
小说作为叙事文学中的重要代表,它的叙事性自然不可回避,至于抒情性则是外显于人物语言、小说结局,暗含在小说主题、人物塑造等之中的。
“客观之诗人”在创作的时候,必得要立足于社会现实,取材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要尽可能多的经历与积淀,从而进行叙事创作。“客观之诗人”的阅世是侧重于通过自己的观察,展现社会百态,是“忧世”。“客观之诗人”的创作不是平白无故、毫无由头的。
“主观之诗人”在创作时多为有感而发、灵光乍现,不需要过多经历,也不注重生活百态、社会阅历的经验积累,往往目光所至、心之所向便是笔下的作品,更多的是由作者个人生活所触发的内心情感的表露,是“忧生”。
在“阅世”之后的叙事性创作中,王国维认为小说应该围绕人物展开的,讲述人物的故事。如《红楼梦》中,有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故事,也有薛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琦等次要人物的“生活之欲”“苦痛”的叙写。
如果叙事文学是单纯的平铺直叙、没有艺术的处理,也没共情点的安排,这样的作品未免显得索然无味。当然,小说这一叙事文学也不是仅仅就只有叙事,在叙事过程中,也是涉及抒情性的,只是不像抒情文学作品中的那样直抒胸臆、一目了然。
王国维的小说文体创作描写理论
一小说创作以“描写人格”为主
诗歌、戏曲、小说等存在的“目的”就是在于“描写人生”。文学作品中所要描写的人生,不是“孤立”的生活,而是涉及家族、国家,社会等较大范围的生活。细察王国维的创作经历,可以从他的论著中看到他对创作与生活的思考。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人间词》,他在创作的同时,有着对创作的考量与分析,也有着他对人生的联系与理解。在《人间词》中,他大量使用“人间”一词,较多表述忧虑民生、忧虑世事之言。他发出这样的感叹,也是由于细致地观察人生百态,真切地体味人情冷暖,王国维自己身体力行在创作中做到“描写人生”,所以他认为文学家们特别是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小说家更应该做到“描写人生”。
对于小说中的人物,王国维认为尤为重要的是需要讲求“描写人格”,细究人物故事可以发现,关羽之所以义释曹操,是因为此前曹操有恩于自己。关羽念及昔日的恩情于是放了曹操,由此看来,关羽是作家精心塑造的一个重感情讲道义的人物。
王国维所说的“描写人格”的,不是仅仅是人物的个性鲜明,更重要的是人物自身所具备的意志品质。这四个人在面对艰难选择时,都能“不顾一己之利害”,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人生发“无限之尊敬”,他们是具有“人格”的典型代表,也是“实践理性”的最为生动诠释。
王国维从叙事文学中的“描写人格”说起,随后上升到了“文学家之责”的高度更是体现了他对戏曲小说中的“人格”的推崇与重视,同时,他也对作品创作提出了较高要求,“描写人格”要兼顾人物的个性、意志品质以及“实践理性”这三个层面。
需要补充一点,王国维既注重作品中人物的“人格”,也看重作家的“人格”。
二 小说创作的悲喜剧类型论
国维看来,秉承中国传统精神的戏曲、小说,往往是以悲剧幵端而以喜剧结尾,从分离开始却以团聚为终结,从贫穷困顿出发最终亨通显达,以此为基本创作规律的戏曲、小说都是欲扬先抑,在开头处让人忧思,却在结局处大多呈现出大圆满、大团圆的收尾令人观之感到欣喜、情感得以慰藉共鸣。王国维先是概述对我国戏曲、小说的总体评皆著“乐天之色彩”
王国维对“乐天”精神进行了补充与拔高,“乐天”精神不是独存于小说之中的,而是贯穿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中。因为“乐天”精神的缘故,所以会有“诗歌的正义”,会出现一系列好人得到善终、恶人必遭惩罚的作品。
王国维对悲剧的评判主要是以叔本华的悲剧理论为基础,在吸收内化后,运用到中国文学研宄之中。他认可叔本华的理论,并且对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多是翻译、汉化后的直接“拿来主义”。
他和叔本华都认为,艺术是让人得以摆脱人生永恒苦痛的难所,而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就应该有“弃绝人生”“放弃生命”的样子,有“厌世解脱”的精神。他以叔本华的悲剧理论为标尺,判断作品是否为悲剧,得出《桃花扇》和《红楼梦》等是为数不多的悲剧。这样的判断虽有一定的依据,但是有着过于浓烈的主观色彩和个性色彩,未免显得有失偏颇,让悲喜剧的判定有失公允。
值得关注的是,王国维在这里突出的“悲剧之性质”,无关结局、时代、所处境遇,而是取决于“主人翁之意志”,是由主人翁自身所具备的精祌气节、意志品质所左右,主人翁内在的悲才构成作品真正的悲。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新帖
回复
楼主新帖
【墨竹书法】【国学经典】《孝经》圣治章第九(3)
老舍:一个人格局变大,是从这一点开始的
你的性格,真的是与生俱来的吗?
人到中年,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很多人都不懂
艺术 | “匠心传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探索工美艺术新思路
24小时热门
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