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笔记
生活
美食养生
求职招聘
新闻
时光记忆
恋恋爱
科技
电脑
手机
其他
文化
读书
历史
心得
艺术
汽车
旅游娱乐
NBA
自驾游
徒步骑行
明星八卦
旅了个游
搞笑
游记攻略
美景分享
随手拍
城市风光
英语
英语家园
英语学习
每日一句
夜读听书
搜索
快捷导航
登录
注册
ဆ
热搜词
活动
交友
discuz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文化
+关注
+发表新主题
邯郸之战没平原君就赢不了,太史公为何还用“利令智昏”评价他?
[复制链接]
作者:
TerryMef
|
时间: 2022-6-24 04:48:50
|
历史
|
0
51
TerryMef
当前离线
积分
5447
窥视卡
雷达卡
TerryMef
1813
主题
1813
帖子
5447
积分
研究生
研究生, 积分 54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53 积分
研究生, 积分 54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53 积分
积分
5447
发消息
发表于 2022-6-24 04: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文|飞鱼说史
战国,诸侯并起,纷争不断。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周朝的“礼”已经无法继续维护国家的稳定,强势的诸侯国开始崛起并挑战天子权威,周王室的分封制也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局面,战乱时代已经无法避免地到来了。
春秋时期,活跃在华夏大地上的诸侯国有百余个,虽名义上还是侍奉周天子,但被周天子分封的诸侯问鼎中原之心早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诸侯各自为政,互不买账,为了强大己身,强大的诸侯国开始吞并周围弱小的国家。
到了战国初期,诸侯国的数量锐减。
通过兼并战争或者分裂大国而强大的起来的韩、赵、魏、楚、燕、齐、秦成了华夏大地上不能被忽视的存在,它们合起来被称为“战国七雄”。
到了战国末期,秦国已经成为了最强的诸侯国,看不惯谁就揍谁,已经成为常态。
就在磨刀霍霍的秦国想要全面打击山东诸侯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战争爆发了,这场战争就是长平之战后秦国想要一举灭赵的邯郸之战(又被称为邯郸保卫战),这场仗,秦国败了。
邯郸之战如果没平原君赵国就赢不了,那么太史公为何还用“利令智昏”评价他?
邯郸危急赵国几亡,平原君倾尽家产助赵御秦,其实是赵胜自作自受。
战国末期,秦赵争雄,秦国想要一统天下,必须先把赵国这块绊脚石搬开,于是秦赵之间无法避免的长平之战爆发了,此战以赵国精锐被坑杀殆尽,秦国损失近半军队告终,可以说是两败俱伤。
秦国虽是惨胜,仍有再战之力,赵国则彻彻底底地没落了,长平之战中,白起坑杀赵之降卒时,只放走了二百多名乳臭未干的少年,足以证明赵国军队中已经空了。
战国时行军作战
但这并不意味着赵国就不能打了,白起没能趁势灭赵,赵国一旦喘息,就不在好被攻克,因为赵国处在四战之地,可以说全民皆兵。
由于赵国没能兑现割让城池的许诺,秦昭襄王再次命令秦军攻打邯郸想要灭赵,邯郸保卫战就此爆发,但一切都如白起所言,邯郸得到了喘息,结好了诸侯,全民同仇敌忾,秦国再想要灭赵,已数天方夜谭。
但是战争已经打响,秦昭襄王也骑虎难下,为了拿下邯郸,亲自呐喊助威,增兵增粮,但赵国就是纹丝不动,因为邯郸城内,还有一个积极抵抗强秦的平原君。
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公子之一,在邯郸保卫战中充分发挥了光和热,首先就是拉来了魏、楚两国的联军,进行了绝地大反攻,但这是三年之后的事情。
战国时大将攻伐
那么秦国围困邯郸的前三年,平原君做了什么呢,平原君散尽家财,招募敢死队员拼死抵抗强秦,并且把夫人以下的家臣都编到守城的队伍中去从事后勤保障工作,这一度让援军到来前,想要投降的赵国,再次迸发出死守到底的决心。
可以说邯郸保卫战没有平原君赵胜,这场仗早就输了,平原君也在这场战役中,为后世留下了好名声,但这并不是平原君自己想到的,而是门客建议的,当然也从另个一个侧面说明,平原君肯纳谏,四公子当之无愧。
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其实未必,因为太史公给平原君的评价很差,司马迁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评价平原君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之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这句话翻译过来的大白话就是,平原君愧对公子称号,看见眼前的利益就会失去理智,不顾一切,长平之战中赵国损失四十余万人,邯郸差点被灭,都是平原君该背的锅。
战国时战争场面
你可能会说平原君和长平之战有什么关系,长平之战最大的黑锅不是赵括背着的吗,其实赵括只能对军事失败负责,平原君该背的锅就是让赵孝成王接受韩国上党的土地,从而引发了长平之战。
事情是这样的,韩国在上党的郡守冯亭打算献上党十几座城邑给赵,赵孝成王为此询问了平原君的意见,得到的回答是,不要白不要,于是乎,赵王就派赵胜去接收土地。
赵胜难道看不出此时的上党郡不能接受吗,当然不是,连默默无闻的平阳君赵豹都能看出这是一场大阴谋,赵胜纵横政坛几十年能看不出吗,当然更不是,为什么会劝谏赵王接收呢,正如太史公而言,因为平原君“利令智昏”。
邯郸危急赵国几亡,平原君倾尽家产助赵御秦,其实是赵胜自作自受,虽然邯郸之战没平原君就赢不了,但太史公为何还用“利令智昏”评价他?
因为这是对其最公正的评价。
既然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为韩国献上党这件事上,我们就来看看赵国该不该接收这块土地,其实不该,但也不能放任秦国吞掉上党地区,不然对赵国也是十分大的威胁。
战国时守城士兵
那么赵国该怎么处理冯亭献来的上党呢,最好的办法是不接收土地,而选择和韩国一起出兵御秦,这样秦国就找不到在国际上孤立赵国的借口,反而会把山东诸侯吸引过来一起出兵抗秦。
如果赵国一旦接下了这块土地,就会强大己身,而让其余诸侯国忌惮,毕竟秦国的强大在西部,离自己比较远,而赵国的强大就在眼前,这也是长平之战时诸侯不来援救的原因。
战国四公子,其实只是山东六国迂腐贵族政治的缩影,至于他们能不能被称为“君子”,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此,您怎么看?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表新帖
回复
楼主新帖
楚庄王死后,楚共王上位,后来楚国怎么样了?说出了很丢人
秦惠文王车裂商鞅,为何还说他功绩堪比秦始皇?他究竟是好是坏?
菏泽开发区陈集镇中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践基地”正式启动
女人有了孩子,才发现可以为了孩子放弃一切,包括幸福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为什么不喜欢刘姥姥?
24小时热门
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